-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CONTENTS01020304医院感染(nosocomialinfections)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入院48小时后)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外源性感染(exogenousinfections)医院感染分类有两类又称可预防性感染或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病人体外。预防措施:消毒、灭菌、隔离、屏障护理等。内源性感染(endogenousinfections)又称难预防性感染或自身感染,病人体内的正常菌通过移位或活动造成的感染。预防措施:(1)避免扰乱破坏病人的正常防御机制(2)合理使用抗生素(3)治疗潜在病灶和带菌状态(4)采取保护性隔离和选择性去污染措施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无明显潜伏期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经胎盘获得的感染不属于医院感染)新生儿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原有基础上出现新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医务人员感染交叉感染引起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感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引起感染医院管理不当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并结合临床医生的诊断来综合考虑是否为感染,如患儿不存在感染根据患者的发病时间、症状和体征、出现时间及疾病的潜伏期来判断,如为医院感染,则需调查可能的感染源和感染途径。3例以上同种同源是否有感染是否为医院感染是否达到暴发定义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5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5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感染控制知识出现3例以上暴发或疑似暴发的医院感染病例经管医师怀疑,QC小组进一步确认,1小时报院感处/总值班分析病例,推测可能的传染源、传染途径及感染因素对感染病例进行病原学检测,对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进行微生物检测制定控制措施,QC小组指导协调,初步对感染者、可疑感染者及相关接触者进行隔离,消毒,贴标识分析调查资料,尽快制定落实针对性的消毒、隔离、治疗措施必要时暂停收治新患者或者关闭科室,随时调查检测新发病例采取措施后,应监测感染发生情况,观察有无新发病例出现。如果有新发病例出现,应该检查所采取的措施是否得到及时严格执行,或者重新评估调查结果是否正确预案启动经治医师发现可疑医院感染暴发后报告QC小组进行调查分析后,对感染事件作出确认后方可启动。预案终止感染事件隐患或相关危险因素消除,或经过最长潜伏期后2周内无新发病例出现。对感染病人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必要时进行隔离切断感染途径对易感人群实施保护措施。必要时对易感人群隔离治疗,有条件时可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发现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时,应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加强消毒隔离和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措施在调查处置结束后,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快将调查处置过程整理成书面材料,记录暴发经过,调查步骤和所采取的控制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血源传播即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传播途径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标准预防针对所有为患者实施诊断、治疗、护理等操作的全过程。不论患者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标准预防技术包括洗手、戴手套、穿隔离衣、戴防护眼睛和面罩等基本措施。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应立即洗手,进行手消毒。废弃物处理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点:运输废弃物的人必须戴厚质乳胶清洁手套;处理体液废弃物必须戴防护眼镜。01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戴手套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已经污染的手套触摸清洁区域或物品。02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