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医疗机构常见急症应对本课程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对常见急症的识别、评估和处理能力,提升医疗机构应急处置水平,保障患者安全。by课程介绍本课程涵盖医疗机构常见急症的分类、诊断、治疗和护理等方面。课程内容实用性强,结合案例分析,并提供相关技能操作训练。常见急症概述心血管急症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急症等。呼吸系统急症哮喘发作、肺炎、肺栓塞、呼吸衰竭等。神经系统急症脑卒中、癫痫发作、脑出血、脑膜炎等。消化系统急症急性胃炎、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肠梗阻等。急症的识别与评估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体格检查进行生命体征监测,评估患者病情。辅助检查根据需要进行心电图、X光等检查。生命体征监测1心率每分钟心跳次数,正常范围为60-100次。2呼吸频率每分钟呼吸次数,正常范围为12-20次。3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正常范围为120/80mmHg。4体温正常范围为36.5-37.5℃。心肺复苏术判断意识呼唤患者,查看其反应。检查呼吸观察患者胸廓起伏。胸外按压双手叠放,按压胸骨正中。人工呼吸捏住患者鼻孔,口对口吹气。止血与伤口处理直接压迫法用干净纱布或敷料压迫伤口。抬高患肢将受伤部位抬高,减轻肿胀。包扎固定用绷带包扎伤口,防止二次损伤。异物梗塞处理1判断意识查看患者是否清醒。2拍背法双手环抱患者,拍击其背部。3海姆立克法双手环抱患者,快速向上用力。4拨打急救电话立即拨打120。中暑与热伤害1立即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2补充水分给患者喝淡盐水或运动饮料。3物理降温用冷毛巾擦拭患者身体。4就医治疗及时送往医院就诊。中毒与过敏1排除毒源立即远离中毒环境。2清理毒物清除患者皮肤或口腔的毒物。3催吐根据情况让患者催吐。4就医治疗尽快送往医院就诊。脑卒中症状突然出现口齿不清、肢体无力、面部歪斜等。急救立即拨打120,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心肌梗死1胸痛剧烈胸痛,持续时间较长。2呼吸困难伴有呼吸急促、气喘等症状。3心律失常心跳加快或减慢,甚至出现心房纤颤。急性胸痛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主动脉夹层等。呼吸系统疾病肺栓塞、肺炎、气胸等。其他疾病食管炎、胃溃疡、胆囊炎等。休克昏厥短暂的意识丧失患者突然昏倒,但很快恢复意识。诱因低血压、贫血、血糖过低等。癫痫发作抽搐全身肌肉痉挛,伴有口吐白沫。意识丧失患者失去意识,无法感知周围环境。清理呼吸道将患者翻身,保持呼吸通畅。防止受伤保护患者头部,避免撞击。煤气中毒头痛患者感到头晕、头痛,呼吸急促。恶心呕吐患者出现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昏迷患者意识模糊,甚至昏迷。溺水急救判断意识查看患者是否清醒。清理呼吸道将患者头部转向一侧,清除口鼻中的水。心肺复苏根据需要进行心肺复苏术。烧伤救治1冲洗冷却用大量清水冲洗伤处。2覆盖包扎用干净的敷料覆盖伤处。3止痛消炎给予患者止痛药和消炎药。4及时就医尽快送往医院就诊。创伤处理1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敷料压迫伤口。2消毒用消毒液清洗伤口周围皮肤。3包扎固定用绷带包扎伤口,防止二次损伤。4就医治疗及时送往医院就诊。骨折处理1固定用夹板或绷带固定骨折部位。2冰敷用冰袋敷在骨折部位,减轻肿胀。3抬高患肢将骨折部位抬高,减轻肿胀。4就医治疗尽快送往医院就诊。止血原则直接压迫止血用干净纱布或敷料直接压迫伤口。指压止血在出血部位的近心端进行指压。止血带止血使用止血带,但要防止过度勒紧。护理技术要点1观察生命体征密切监测患者心率、呼吸、血压等。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除患者口鼻中的分泌物。3预防感染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及时更换敷料。4心理疏导安慰患者,减轻其焦虑情绪。医疗救护装备急救包包含止血带、消毒液、纱布等。心肺复苏机用于进行心肺复苏术。呼吸机用于辅助患者呼吸。担架用于搬运患者。医疗机构应急预案1预案制定根据不同紧急情况制定相应的预案。2演练定期进行演练,确保预案可行。3应急响应在紧急情况下快速反应,实施应急预案。4评估总结对应急过程进行评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医疗纠纷预防医患沟通加强医患沟通,增进相互理解。依法执业严格遵守医疗相关法律法规,规范诊疗行为。风险控制做好医疗风险管理,降低纠纷发生的可能性。医护人员心理调适自我调节学习压力管理技巧,缓解自身压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