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针灸学;针灸的对外传播和国际交流;针灸学
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运用针刺和艾灸等方法防治疾病的一门学科。;一、针灸学发展简史
(一)针灸的起源;(二)针灸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内容丰富而又系统的医学巨著,《灵枢》又称《针经》。
秦汉时期秦越人所著的《难经》提出八会穴。
汉末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创立了“六经辨证”。
晋代皇甫谧所著《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书。
唐朝设立“太医署”掌管医学教育,针灸为一专门学科。
宋代王惟一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又铸成针灸铜人模型两个,是我国最早的针灸模型。
元代滑伯仁写成《十四经发挥》。
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该书是继《针灸甲乙经》之后又一次总结性针灸著作,至今仍然是针灸临床参考书之一。
清代李学川《针灸逢源》确立361个经穴。;近现代针灸学发展;2016年国务院颁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
2017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保障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
;8;;;三、针灸学的基本内容;四、针灸学的学习方法;谢谢观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