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单面滚筒:它既具有滚筒的特性,又有楔形垫的稳定度,增加了的摆位选择,如跨坐、侧卧或俯卧摆位时,它都可提供一个稳定的基面。5)楔形垫:当患者头部控制不好,坐姿平衡差及调整躯干能力差时,可利用楔形垫在半坐卧的姿势下训练,也可适用于一些大动作活动及翻滚活动。楔型垫组合侧卧板:侧卧姿势是人体发育过程中翻身、平衡和爬行的基础。侧卧板可将无法自主维持在侧卧姿势的患者摆放成侧卧位。侧卧摆位可帮助降低如脑瘫患者不正常的张力,使肩膀向前,双手可以摆到中线,对患者粗、细动作及知觉技巧的发展帮助很大。草上精灵摆位组合:它包含17个形状不同的板块蝌蚪摆位组合:它专为0至3岁早期介入计划设计的幼儿摆位组其它卧位摆位组合:是为了保持患者在床上正确卧位,并能够缓解患者危险区域的压力的一种卧位辅助器组合。(三)坐姿辅助器的选配和使用坐姿辅助器适配原理坐姿辅助器需根据患者的坐姿控制能力进行适配。坐姿控制能力有:放手坐姿、手撑坐姿和支撑坐姿。坐姿辅助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常用的坐姿辅助器的选配和使用(1)万能泡沫海绵坐姿辅助器:它使用容易,坐起来舒,是坐姿摆位的选择之一。(2)角椅(3)滚筒座椅:它有助于降低下肢张力,椅背及桌面可增进躯干的伸直。(4)喂食椅喂食椅可以提供喂食时候对孩子的摆位控制,特别对于坐姿平衡差、头与口腔控制不良的脑性麻痹患者有相当的帮助。(5)便携式座椅:便携式座椅附有可调整脚踏板、C形头靠和桌板,椅背设计倾斜120度以顺应不正常的躯干张力。(6)坐姿椅:可调整坐深、被靠倾斜角度及脚踏板高度,提供适当的稳定性与正确的摆位。(四)站姿辅助器/站立架的选配和使用(1)仰卧式站立架:可以提供下肢与躯干的载重训练,载重的程度与支持面的角度成正比,姿势固定主要在躯干、髋与膝部分。(2)直立式站立架:通常适用于手与躯干控制较好,但仍无法独立站立的患者。(3)俯卧式站立架:对于张力不足,头与上半躯干控制较差或近端稳定度不佳的患者,如脑瘫与智力低下儿童,适合使用此种站立架。站姿辅助器示意图常用的站姿辅助器选配和使用(1)倾斜床:是可将患者固定在一定角度的仰卧姿势,并可调整00~900角的平板床。******************姿势辅助器学习目标1.掌握:姿势(卧姿、坐姿和站姿)辅助器的适配原理、常用的种类及特点。2.熟悉:姿势辅助器的基本功能、适配原则和适配前的评估方法。3.了解:姿势辅助器的定义与分类。4.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要求能够根据患者的具体功能障碍选配相适配姿势辅助器。一、概述
(一)姿势辅助器的定义姿势辅助器(PositioningAids)又称姿势保持器或摆位辅助器具(简称摆位辅具),就是帮助患者随时保持日常生活活动中正确姿势,矫正不良姿势,预防畸形,使患者发挥最大功能的康复辅助器具。在正常情况下,神经肌肉系统会自动地调整人体的张力,以保持人体一个良好的姿势。但对于神经肌肉系统受损的患者而言,就会无法提供这些张力的变化,因此,需要靠外在的支撑力来达到或保持日常生活活动中必须的姿势变化。(二)姿势辅助器的分类常见的姿势辅助器依姿势分为三类:卧姿辅助器、坐姿辅助器和站姿辅助器。1.卧姿辅助器又称卧姿摆位辅具,它是一类用于辅助患者保持卧姿的康复辅助器具。卧姿一般有三种,即仰卧位、俯卧位和侧卧位。(二)姿势辅助器的分类2.坐姿辅助器又称坐姿摆位辅具,它是一类用于辅助患者躯干保持坐姿稳定的康复辅助器具。坐姿是直立姿势的开始,坐姿辅助器通常是配合椅子或轮椅使用,主要适用于重症的肢体残疾人,特别适用于重症的肢残患者,用以保持适当的坐姿,解放双侧上肢,有利于患者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和保持身心健康。坐姿辅助器按形式分类示意图坐姿辅助器按按控制身体的部位分类示意图3.站姿辅助器又称站姿摆位辅具或站立架,它是一类用于辅助患者保持站立稳定的康复辅助器具。(二)姿势辅助器的分类(三)姿势辅助器的功能1.有利于患者的身体健康①减少骨骼肌肉运动系统的废用性萎缩;②预防继发性骨关节挛缩、畸形,预防压疮。2.有助于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①稳定姿势,改善从事各种作业的能力;②改善患者的耐力,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3.有助于患者的心理健康①促进肢体协调功能的改善,也有助于患儿认知功能、学习功能的改进;②扩大生活范围,更好地参与社会,提高生活质量。二、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