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四川省达州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2021-2035年)
(征求意见稿)
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二○二四年九月
前言
加快构建国家水网,建设现代化高质量水利基础设施网络,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实施国家水网重大工程。2023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要加快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畅通国家水网大动脉,推动国家水网高质量发展。国家水网建设是水利发展适应新时代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新时期治水思路的重要体现,是适应水利发展规律落实水利改革总体基调的必然选择,是水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
国家水网是以自然河湖为基础、引调排水工程为通道、调蓄工程为结点、智慧调控为手段,集水资源优化配置、流域防洪减灾、水生态系统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体系。水网主要通过水利工程将江河湖泊连通起来,形成水流互联互通、资源统筹调配、安全保障有力、风险危害可控的网络系统,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是通过调节水流,调节洪水蓄泄关系、水资源时空分配和河湖生态节律,具有更高的发展质量、调配功能、治理效能、效率效益和风险防控能力。
根据《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水网按行政区划,分了国家骨干网、省级水网、市级水网、县级水网4个层级。其中,国家骨干主要解决国家水资源宏观调控和流域防洪减灾问题,以大江大河干流及重要江河湖泊为基础,重大调水工程和分蓄洪工程为骨干,控制性水库为调配枢纽,通过互联互通、多源互补、蓄泄兼筹,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省市县水网依托国家骨干网及上一级水网,以行政区为单元,形成城乡一体、互联互通的水网体系,主要解决本行政区防洪、供水、灌溉、水生态环境保护等水利服务保障问题,提供高质量的水利公共服务。
2023年8月,《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获得省政府批复,提出“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围绕“六横六纵”水网主骨架和大动脉,加快形成“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水网体系。《四川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要求到2035年,四川现代水网体系基本建成,有效支撑与衔接国家水网,省市县水网充分衔接,水网功能协同融合。到2050年,基本建成高质量、现代化的四川水网,各层级水网间高效协同融合,四川水安全得到有力保障。
为切实对接好国家水网工程和四川省级水网,促进市县水网与国家骨干网、四川省级水网乃至重庆市级水网互联互通,提高水网协同调度能力,同时对达州市水利基础设施体系谋篇布局,推动新阶段达州市水利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水安全保证能力,达州市水利局特委托我司编制《达州市水网建设规划》。
目录
TOC\o1-2\h\z\u一、建设基础与面临形势 1
(一)区域概况 1
(二)建设现状 8
(三)水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四)面临形势 12
(五)建设需求 14
二、总体思路 18
(一)指导思想 18
(二)基本原则 18
(三)规划范围及水平年 20
(四)规划目标 20
(五)建设任务 23
(六)总体布局 24
三、构建均衡立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 31
(一)思路与布局 31
(二)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32
(三)水资源供需分析 36
(四)水资源优化配置 47
(五)构建现代供水工程体系 52
(六)构建县域供水新格局 55
(七)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 57
四、完善安全韧性的流域防洪减灾体系 60
(一)思路与布局 60
(二)科学确定防洪标准 64
(三)提高洪水调蓄能力 65
(四)畅通江河行洪通道 67
(五)加强城市防洪能力建设 70
(六)加强山洪灾害防治 73
(七)科学构建防洪管理体系 75
五、建立山水融合的水生态保护治理体系 80
(一)思路与布局 80
(二)加强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建设 82
(三)加强骨干河流生态廊道建设 85
(四)推进宜居宜业水美乡村建设 92
(五)加强水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利用 93
六、构建四预完备的数字孪生水网体系 97
(一)建设思路与架构 97
(二)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 98
(三)打造数字孪生平台 100
(四)建设水网智能业务应用 103
(五)共建共享方案 108
(六)建立数字孪生水网支撑与保障体系 109
七、创新水网建设运行管理体制 112
(一)创新水网建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