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
(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Cl-35.5Fe-56Cu-64Ce-14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把答案涂在答题卡上)
1.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离不开化学。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硅光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光能→化学能→电能
B.杭州第19届亚运会主火炬首次采用“零碳甲醇”为燃料,“零碳甲醇”燃烧不产生CO2
C.成都大运会上璀璨的焰火与电子的跃迁有关
D.我国西周时期发明的“酒曲”酿酒工艺,是利用了催化剂使平衡正向移动的原理
【答案】C
【解析】硅光电池工作时能量转化:光能→电能,故A错误;“零碳甲醇”并不是燃烧不产生,而是“零碳甲醇”是由加氢制甲醇技术制造的,制造甲醇捕捉的与甲醇燃烧生成的达到平衡,故B错误;电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多余的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成都大运会上璀璨的焰火呈现不同的焰色与电子的跃迁有关,故C正确;“酒曲”酿酒工艺中,酒曲为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但不影响化学平衡,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故D错误;
故选C。
2.三氯蔗糖(结构如图所示),又名蔗糖素,其甜度约为蔗糖的600倍,具有热量值极低、安全性高等优点,可供糖尿病患者食用,被认为是几乎完美的甜味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元素的和轨道形状均为球形
B.氧元素的能级的轨道数相同
C.基态碳原子的L层没有成对电子
D.基态氯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
【答案】B
【解析】氯元素的2p和3p轨道形状均呈哑铃形,A项错误;氧元素的1s、2s能级的轨道数相同,均为1,B项正确;基态碳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L层有1对成对电子,C项错误;基态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s23p5,D项错误;
故选B。
3.NF3是微电子工业中一种优良的等离子蚀刻气体,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其中N-F键能为283kJ·mol,测得断裂氮气、氟气中的化学键所需的能量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相同条件下,N2化学性质比F2更稳定
B.氮气和氟气的能量总和比NF3低
C.
D.NF3在大气中性质比较稳定,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答案】B
【解析】断裂氮气中的化学键所需能量更高,故氮气比氟气更稳定,A正确;没有指明具体物质的量,无法比较,B错误;由反应热等于反应物的键能之和减去生成物的键能之和可得kJ?mol,C正确;依题意,三氟化氮在空气中性质稳定,在大气中不易发生化学反应,D正确;
故选B。
4.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B.图乙是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C.图丙表示取规格相同的铝片,分别放入等质量20%、5%的稀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曲线
D.图丁表示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
【答案】D
【解析】可逆反应中,当二氧化氮的消耗速率和四氧化二氮的消耗速率之比为2:1时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交点A二氧化氮的消耗速率和四氧化二氮的消耗速率相等,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错误;镁条与盐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消耗的Mg越多,放出的热量越多,溶液的温度越高,之后,盐酸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但Mg和盐酸还在继续反应,所以时刻溶液的温度不最高,B错误;由图丙可知,铝片和盐酸反应完全时,生成氢气的质量相等,说明两种不同质量分数的盐酸必须过量,则应将铝片分别放入等质量过量的20%、5%的稀盐酸中,C错误;温度较低时,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较高时,酶的催化活性降低甚至失去催化活性,因而随温度升高,酶催化反应的反应速率逐渐减小,D正确;
故选D。
5.催化剂能催化脱除烟气中的,反应为,其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
B.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C.步骤Ⅰ可描述为吸附到表面与表面吸附氧反应生成和,同时被还原为;烟气中的和反应生成和
D.该反应中每消耗1,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答案】C
【解析】该反应是气体分子数增加的反应,故该反应ΔS>0,A错误;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即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B错误;如图所示,步骤Ⅰ可描述为NH3吸附到MnO2表面与表面吸附氧反应生成—NH2和H2O,同时MnO2被还原为Mn2O3;烟气中的NO和—NH2反应生成N2和H2O,C正确;该反应中,NO、O2作氧化剂,NH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陕西省咸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陕西省延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上海市青浦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成都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天津市25届八校联考高三上学期适应性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天津市和平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天津市河西区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调查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天津市红桥区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 云南省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期末考试英语试题(解析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