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病理学
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汝峰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一、贫血性梗死
二、出血性梗死
三、败血性梗死
病理学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概述
1.梗死的类型:根据梗死灶内含血量多少和有无细菌感染,
梗死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败血性梗死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概述
2.梗死灶的形状:取决于该器官的血管分布方式
脾、肾、肺的血管呈锥形分布→梗死灶锥体形;
冠状动脉分支不规则→心肌梗死灶呈不规则形;
肠系膜血管分支支配某一肠段→肠梗死呈节段形;
3.梗死灶的质地:取决于坏死类型
心、脾、肾梗死:凝固性坏死→质硬;
脑梗死:液化性坏死→质软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一、贫血性梗死
好发器官:心、肾、脾、脑等。
发生条件:①组织结构致密;
②侧支循环不丰富。
病理变化:
肉眼:①颜色:灰白色;②形状:肾、脾梗死灶呈锥形;心肌梗死呈不规则形;③界限:与正常组织分界清,边缘有充血出血带。
镜下:梗死灶内红细胞稀少。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常见贫血性梗死
1.心肌梗死:见于冠心病,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引起,呈不规则形或地图状。
2.脾、肾梗死:多因栓塞引起,呈灰黄白色,锥体形,周围有明显充血带。
3.脑梗死:常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栓形成或栓塞,因脑组织含有多量类脂质和水份,故多发生软化、液化而形成囊腔。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心肌梗死(梗死灶呈不规则形)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脾梗死(梗死灶呈锥体形)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脑梗死(脑软化)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二、出血性梗死
1.好发器官:肺、肠
2.发生条件:①组织结构疏松;
②双重血液循环/侧支循环丰富;
③严重淤血(先决条件)
3.病理变化:
肉眼:①颜色:暗红色;②形状:肺梗死灶呈锥体形;肠梗死呈节段形;③界限: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镜下:梗死灶内大量红细胞。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肺出血性梗死
原因:二尖瓣狭窄合并左心衰+肺小动脉栓塞
机制:二尖瓣狭窄→肺严重淤血→微循环内压力升高→肺小动脉栓塞+支气管肺动脉不能代偿→肺出血性梗死
病理变化:
肉眼:梗死常位于肺下叶尤其是肋隔角处,外观呈锥体形、颜色暗红、质较实;
镜下:梗死区肺泡壁结构不清,充满大量红细胞,梗死周边肺组织有不同程度淤血水肿。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肠出血性梗死
原因:肠套叠、肠扭转或嵌顿疝
机制:肠系膜静脉受压→局部严重淤血→肠系膜动脉受压→动脉管腔狭窄甚至闭塞+侧支不能代偿→肠出血性梗死
病理变化:
肉眼:肠梗死呈节段性、紫红色,缺乏光泽,质地脆弱,容易造成肠穿孔。
镜下:肠壁坏死伴水肿、广泛出血。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肠套叠-肠扭转-嵌顿疝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肠出血性梗死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肠出血性梗死(低倍镜)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三、败血性梗死
1.原因:含有细菌的栓子阻塞血管
2.机制:
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赘生物部分脱落→含菌栓子→体循环动脉栓塞→梗死+感染→败血性梗死
3.病理变化:
肉眼:梗死+脓肿
镜下:梗死灶内见细菌团及大量炎细胞
梗死的类型和病理变化
贫血性梗死
出血性梗死
部位
脾、肾、心脏、脑
肺、肠
形成
条件
组织结构较致密;
侧支循环不丰富
组织疏松;双重血液循环;严重淤血(先决条件)
肉眼
梗死灶呈灰白色;与周围正常组织有明显的暗红色界限;脾、肾梗死呈锥体形,心、脑梗死不规则形
梗死灶呈暗红色;肺梗死常位于肺下叶,呈锥体形;肠梗死多发生在小肠,呈节段性
镜下
梗死灶内红细胞很少甚缺如,梗死周边充血、出血
梗死区充满大量红细胞
性质
脾、肾、心肌梗死为凝固性坏死,脑梗死为液化性
凝固性坏死
贫血性梗死与出血性梗死的区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