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医学阿帕替尼临床数据全病种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帕替尼临床数据全病种

二、研发历程一、药物简介Ⅰ期临床研究简述临床前研究简述Ⅱ期临床研究简述Ⅲ期临床研究简述三、适应症/用法用量目录

药物简介通用名称: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商品名称:艾坦?分子式:C25H27N5O4S分子量:493.58规格:425mg*14s/盒(4620元)250mg*10s/盒(2226元)作用机制: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阻断下游信号转导,抑制肿瘤组织新血管生成2007年4月经CFDA批准,获得临床研究批件(批件号2007L00842)甲磺酸阿帕替尼化学结构式

阿帕替尼:肺癌(II期完成,III期总结中)阿帕替尼:胃癌阿帕替尼:肝癌(II期完成,III期已在开展)阿帕替尼:乳腺癌(总结中),结直肠癌(总结中)完成临床前药理毒理IND资料2006.2获得I期临床批件2007.4I期临床研究完成2009.5获得II/III期临床批件2007.5I期临床研究启动2011.12013.5II期(胃癌)研究完成获批上市2010.10III期(胃癌)研究启动2008.82011.5II期(肝癌)研究启动2009.6II期(胃癌)研究启动III期(胃癌)研究结束2014.102010.3II期肺癌研究启动2004药理毒理研究开始阿帕替尼研发历程

阿帕替尼高度选择性竞争细胞内VEGFR-2的ATP结合位点CatherineDelbaldo,etal.TherAdvMedOncol.2012January;4(1):9-18.阿帕替尼阿帕替尼作用机制示意图

1.Lietal.BMCCancer2010,10:5292.WilhelmSM,etal.CancerRes.2004:64;7099-7109.3.MendelDB,etal.ClinCancerRes,2003,9(1),327-337.4.HarrisPA,etal.JMedChem.2008,51(15),4632-4640.IC50:抑制某生物过程,功能或其中组成物50%时所需的药物或抑制剂浓度与同类小分子TKI相比,阿帕替尼

对VEGFR-2具有高度选择性

阿帕替尼临床前单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阿帕替尼单用对胃癌、结肠癌、NSCLC、肝癌和肉瘤都具有明显药效作用。Dataon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联合用药在移植瘤模型上的药效与L-OHP、5-Fu、ADR或DCX联用,药效都明显增强。Dataonfile.

阿帕替尼口服给药后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TissueLevelofYN968(ng/ml)组织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阿帕替尼在药效靶器官(如肝、肠、胃和肺)中均有分布。Dataonfile.

阿帕替尼临床前试验总结对VEGFR-2(KDR)具有专属选择抑制活性单用在胃癌、肠癌、肝癌、肺癌、肉瘤等移植瘤模型上有显著的抗肿瘤疗效联用细胞毒类药物如奥沙利铂、5-Fu、多西他赛、阿霉素能明显增加其疗效口服给药后,在药效靶器官(肝、肠、胃、肺、肾、卵巢)分布较高有效剂量下动物耐受性良好

临床前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支持进入临床研究。Ⅰ期临床研究考察耐受性、安全性耐受性研究考察药代动力学特征药代动力学研究实体瘤患者单次给药多次给药食物药代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多次给药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MTD/RPH2D:未出现DLT。850mg/天,N=6750mg/天,N=3500mg/天,N=3250mg/天,N=4*DLT:高血压3度1例、4度1例;手足综合征3度1例。1000mg/天,N=3起始剂量*:1例患者服药后第10天即进展而出组,故增入1例。耐受性研究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健康受试者单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阿帕替尼在体内吸收较快,血浆浓度平均达峰时间约为1.7~2.3h;平均消除半衰期为7.9~9.4h,可支持qd给药。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患者多次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连续给药8天,可达稳态;半衰期为18.6h,性别差异不明显;多次给药后,蓄积不明显。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临床I期药代动力学总结口服给药后,吸收较快连续给药8天,可达稳态稳态下,患者半衰期为18.6h,可支持QD给药多次给药后,性别差异不明显,无明显蓄积现象餐前或餐后给药,对药物吸收影响不大Ⅰ期临床研究简述

开展的Ⅱ期临床研究目录Ⅱ期临床研究简述

二线治疗失败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135)分层因素:根据受试者ECOG评分0或1RBSC+阿帕替尼750mgqd(28天为1周期)(N=90)BSC+安慰剂(28天为1周期)(N=45)随访至疾病进展80%中位PFS进行统计分

文档评论(0)

celkhn54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