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pdf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第1页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

?????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

病,以剧烈瘙痒和湿疹样损害为主要特征,好发于儿童,大

多数婴儿期发病,患儿往往有特应性素质[1]。特应性体质

主要是指个人或家属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

膜炎和(或)史以及显著升高[2]。、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

鼻炎被称为儿童特应性三联征,三联征中发病年龄最早,因

此在儿童期的发病率要远高于成年期。与成人期相比,婴幼

儿期无论在皮损分布、皮损类型、用药选择、护理与预防等

方面均有明显不同。为规范我国儿童的临床诊疗,中华医学

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组织国内儿童诊疗专家

依据国内外指南以及长期积累的临床经验,针对我国临床诊

疗特点制定中国0~18岁儿童的诊疗共识。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2017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

病学分会儿童皮肤病学组

:10.3760.0412-4030.2017.11.002《中华皮肤科杂志》,2017,

50(11):784-789

一、流行病学

我国患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2004年,中国10个城市问卷

调查显示,1~7岁儿童患病率为3.07%[3]。2012年上海地

区问卷调查显示,3~6岁城市儿童患病率为8.3%[4],2013

1/11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第1页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第2页

年12月至2014年5月,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儿童皮

肤病学组开展中国首个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中

国12个城市1~7岁儿童的患病率为12.94%,患病率随着

年龄增长逐步下降,从1~2岁年龄段的19.94%逐步降至6~

7岁年龄段的10.39%,这与其自然病程一致;74.60%为轻度,

23.97%为中度,1.44%为重度[5]。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遗传学机制:属多基因疾病,遗传是构成易感性的

重要因素[6]。发病有母系遗传倾向:母方患,子女出生后

3个月发病的概率为25%,2岁内超过50%;父亲有特应性疾

病史,子女罹患的概率约为22%;父母双方有特应性疾病史,

其子女患病概率高达79%[7]。患儿父亲和母亲中的发生率

分别为37%和63%[8],即母方患病的子女患的风险高于父

方患病的子女。此外,患者的同卵双胞胎兄弟或姐妹发生率

为80%,异卵双生者发生率为20%[9]。目前已发现32个与

相关的易感区域[1],候选易感基因包括与皮肤屏障功能相

关的基因[如中间丝聚合蛋白()基因、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剂5型(5)基因等]以及与免疫机制相关的基因如编码高

亲力受体α链的1A基因、样受体2基因等。其中,编码关

键表皮结构蛋白的基因突变是已知最强的遗传危险因素

[10]。(二)免疫学机制:患者皮肤屏障功能存在障碍,金

黄色葡萄球菌、病毒、尘螨等抗原可经皮肤进入机体。暴露

2/11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第2页

中国儿童特应性皮炎诊疗共识--第3页

于抗原后,机体产生的与其受体ε结合诱导肥大细胞脱颗粒,

释放多种炎症介质,导致急性炎症反应[11-12];抗原激活

树突细胞等抗原提呈细胞,后者迁移至局部淋巴结,诱导初

始T淋巴细胞分化为以2细胞为主的效应T淋巴细胞;同时,

初始T淋巴细胞的分化也受到角质形成细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02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