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章单片机与转换器、
11D/A
A/D转换器的接口
•1
导读:
在单片机测控系统中,非电量如温度、压力、流量、速度等,经传感
器先转换成连续变化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然后再将模拟电信
号转换成数字量后才能在单片机中进行处理。实现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
的器件称为ADC(A/D转换器)。
单片机处理完毕的数字量,有时根据控制要求需要转换为模拟信号输
出。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的器件称为DAC(D/A转换器)。本章从应用的
角度,介绍典型的ADC、DAC芯片与AT89S51单片机的硬件接口设计以及
接口驱动程序设计。
•2
11.1单片机扩展DAC概述
目前集成化的DAC芯片种类繁多,设计者只需要合理选用芯片,了解
它们的性能、引脚外特性以及与单片机的接口设计方法即可。由于现在
部分单片机的芯片中集成了DAC,位数一般在10位左右,且转换速度也
很快,所以单片的DAC开始向高的位数和高转换速度上转变。而低端的
并行8位DAC,开始面临被淘汰的危险,但是在实验室或涉及某些工业
控制方面的应用,低端8位DAC以其优异的性价比还是具有较大的应用
空间。
1.D/A转换器简介
购买和使用D/A转换器时,要注意有关D/A转换器选择的几个问题。
(1)D/A转换器的输出形式
D/A转换器有两种输出形式:电压输出和电流输出。电流输出的D/A转
换器在输出端加一个运算放大器构成的I-V转换电路,即可转换为电压输
出。
(2)D/A转换器与单片机的接口形式
单片机与D/A转换器的连接,早期多采用8位的并行传输的接口,现在除
了并行接口外,带有串行口的D/A转换器品种也不断增多,目前较为流行
多采用SPI串行接口。在选择单片D/A转换器时,要根据系统结构考虑单
片机与D/A转换器的接口形式。
2.主要技术指标
D/A转换器的指标很多,设计者最关心的几个指标如下。
(1)分辨率
分辨率指单片机输入给D/A转换器的单位数字量的变化,所引起的模拟量
输出的变化,通常定义为输出满刻度值与2n之比(n为D/A转换器的二进制位
数),习惯上用输入数字量位数表示。显然,二进制位数越多,分辨率越高
,即D/A转换器输出对输入数字量变化的敏感程度越高。例如,8位的D/A转
换器,若满量程输出为10V,根据分辨率定义,则分辨率为10V/2n,分辨率为
10V/256=39.1mV,即输入的二进制数最低位数字量的变化可引起输出的模
拟电压变化39.1mV,该值占满量程的0.391%,常用符号1LSB表示。
同理:
10位D/A转换1LSB=9.77mV=0.1%满量程
12位D/A转换1LSB=2.44mV=0.024%满量程
16位D/A转换1LSB=0.076mV=0.00076%满量程
使用时,应根据对D/A转换器分辨率的需要来选定D/A转换器的位数。
(2)建立时间
建立时间是描述D/A转换器转换速度的参数,表明转换时间长短。其值
为从输入数字量到输出达到终值误差±(1/2)LSB(最低有效位)时所需的时
间。电流输出的转换时间较短,而电压输出的转换器,由于要加上完成I-V
转换的时间,因此建立时间要长一些。快速D/A转换器的建立时间可控制在
1s以下。
(3)转换精度
理想情况下,转换精度与分辨率基本一致,位数越多精度越高。但由于
电源电压、基准电压、电阻、制造工艺等各种因素存在误差。严格地讲,转
换精度与分辨率并不完全一致。两个相同位数的不同的DAC,只要位数相同
,分辨率则相同,但转换精度会有所不同。例如,某种型号的8位DAC精度
为±0.19%,而另一种型号的8位DAC精度为±0.05%。
11.2单片机扩展并行8位DAC的设计
11.2.1DAC0832简介
1.DAC0832的特性
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的DAC0832芯片具有两级输入数据寄存器的8位
DAC,能直接与AT89S51连接,特性如下。
(1)分辨率为8位。
(2)电流输出,建立时间为1s。
(3)可双缓冲输入、单缓冲输入或直通输入。
(4)单一电源供电(+5V~+15V),低功耗,20mW。
引脚见图11-1。
内部结构见图11-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C51编程+Proteus仿真)(第4版)课件 张毅刚 第1章 单片机概述;第2章 内部硬件结构.ppt
-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设计(C51编程+Proteus仿真)(第4版)课件 张毅刚 第5章 开关、键盘与显示接口设计;第6章 中断系统;第7章 定时器计数器.ppt
- 美妆类直播营销话术.pptx
- 网络直播脚本范文(必备28篇).docx
- 2024-2025学年上海洋泾中学高一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2024.10).pdf
- 2021年PCB鹏程杯百科初赛5年级试卷(含答案).docx
- 2021年PCB鹏程杯语文初赛5年级试卷(含答案).docx
- 2021年PCB鹏程杯语文决赛5年级试卷(含答案).docx
- 2024-2025学年上海华二附中高三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2024.10).pdf
- 2024-2025学年上海华二附中高三上学期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2024.10).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