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8页
世界史重点专题: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资产阶级革命: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使命就是打倒封建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道路。资产阶级革命的客观任务就是以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取代封建剥削制度。通过革命道路过渡到资本主义的国家在历史上只占少数,多数国家是经由自上而下的改革实现过渡的。但在17、18世纪还没有国家是经由改革完成过渡的。
2.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主要由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组成。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逐渐确立。为了维护自身利益,17-18世纪,资产阶级也建立起适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制度。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君主立宪的确立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
(1)政治:国王厉行专制,议会传统遭到挑战
(2)经济:16-17世纪,手工工场的发展和圈地运动使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矛盾: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他们与封建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名词解释】资产阶级:银行家、大商人、手工工场主
新贵族:英国贵族不顾农民反对,掀起了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他们采用资本主义的方式经营农业,因而被称为新贵族,他们的身份虽然是贵族,但是与资产阶级的利益是一致的。构成:牧场主和农场主
(4)思想文化: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过程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经过两次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
(2)随后,英国经历了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时期的反复斗争
(3)1688年,发生“光荣革命”,革命成果获得巩固(实质: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之间所达成的政治妥协。)
【知识拓展】
为什么把“光荣革命”作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的标志?其实质又是什么?
因为通过这场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掌握了国家政权,资产阶级革命成果获得巩固。它
是一次不流血的政变,其实质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
3.成果
法案
内容和作用
1689年《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立法权、财政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国王)
限制王权(国王仍有行政权)
1701年《王位继承法》
规定国王不能是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进一步限制王权
【名词解释】
英国《权利法案》:全称《国民权利与自由和王位继承宣言》,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重要法律性文件,但并非是宪法。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初步建立,与《王位继承法》共同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
性质:《权利法案》在英国起宪法作用,属于宪法性质的法律文件,但它并不是成文宪法。
4.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沉重打击了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创造了条件。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
(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名词解释】君主立宪制:
(英语:Constitutionalmonarchy),亦即“有限君主制”,是相对于君主专制的一种国家体制。君主立宪是在保留君主制的前提下,通过立宪,树立人民主权、限制君主权力、实现事务上的共和主义理想但不采用共和政体。可分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一元君主立宪制。二元君主制,亦称为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指君主立宪的前提下,君主权力大于议会,各种主要法令都要经其签署,并且常有权委任首相和上议院议员,某些国家还有君权神授色彩,而不是政教分离的,比如说德国。一元制君主立宪制,简称议会君主制。其主要特点是:议会不仅是国家的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君主是象征性的国家元首,其职责多是礼仪性的。
形成过程:
开始确立:1689《权利法案》
扩大议会权力(立法权、财政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
限制王权(国王仍有行政权)
(2)发展:责任制内阁(1720年沃波尔成为第一任首相)
责任内阁制
组成
首相
议会选举中获胜的多数党领袖被国王任命为首相,授权组阁
内阁成员
各部大臣、集体负责
与议会的关系
对议会负责
权力
行政大权,通过议会掌握立法权
结果
行政权由国王转移到内阁,国王“统而不治”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席位,工业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提供保证
内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的代表
君主权力受到限制
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
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知识拓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国王“统而不治”,象征性的国家元首,
2.议会权力至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