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5325T 124-2025果园桔小实蝇监测技术规程.docx

DB5325T 124-2025果园桔小实蝇监测技术规程.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020.01CCSB16

5325

红河州地方标准

DB5325/T124—2025

果园桔小实蝇监测技术规程

2025-01-10发布2025-02-10实施

红河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325/T124—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红河州植检植保站提出。

本文件由红河州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红河州植检植保站、泸西县植检植保站、石屏县植保植检站、蒙自市植检植保站、河口县植检植保站、金平县植检植保站、弥勒市植保植检站、元阳县植保植检站、个旧市植检植保站、开远市植检植保站、建水县植保植检站、屏边县植检植保站、红河县植保植检站、绿春县植检植保站、云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昆明猎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易和敏、马蕊、顾家禄、朱建军、何丽英、肖春、李隽、张锐、刘宝宏、周跃能、黄荣丽、龚建华、李正祥、张文华、陈思汉、马炼、龙建云、杨凯、郭进宏、卢木朴、谭涵月、赵江、程玲、李卫虹、李建、朱君、刘春国、王巧凤、金丽红、李丽。

1

DB5325/T124—2025

果园桔小实蝇监测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果园桔小实蝇监测的术语和定义、监测对象、监测时期、监测工具、监测方法、桔小实蝇鉴定、统计记录、虫情判定、资料保存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红河州范围内果园桔小实蝇成虫的发生情况监测。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4689.4植物保护机械诱虫板SN/T2031桔小实蝇检疫鉴定方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桔小实蝇(Bactroceradorsalis)

桔小实蝇属双翅目、实蝇科,别名柑桔小实蝇、东方果实蝇、桔小寡鬃实蝇,俗称针蜂、果蛆、黄苍蝇、柑蛆。桔小实蝇示例见附录A。

3.2

雌雄同诱

同时对桔小实蝇雌性成虫和雄性成虫引诱。雌雄成虫包含性成熟与性未成熟。成虫生殖器官完全发育,腹部饱满,两性可以交尾的状态为性成熟;成虫生殖器官未完全发育,腹部干瘪,两性不能交尾的状态为性未成熟。

4监测对象

梨、石榴、杨梅、芒果、枇杷、桃、柑橘等易发生桔小实蝇的果树。

5监测时期

在果实成熟前每隔7d调查一次,在果实成熟期每隔3d调查一次,根据气候条件和不同品种果树成熟时期适时进行雌雄同诱监测。

6监测工具

2

DB5325/T124—2025

6.1根据桔小实蝇的取食和活动习性,监测工具采用“食诱剂+诱虫板+诱捕器”配套组成。

6.2食诱剂

食诱剂由红糖、食用醋、白酒、信息素、水组成,按以下比例配制:

1)红糖:3.0g~5.0g;

2)食用醋:11.0ml~13.0ml;

3)白酒(大于50%vol):14.0ml~17.0ml;

4)信息素(甲基丁香酚):0.1g~0.2g;

5)水(无色无味):68.0ml~70.0ml。

6.3诱虫板

诱虫板按GB/T24689.4的规定执行。每套监测工具宜选用全降解黄色诱虫板一张,通过食诱剂引诱桔小实蝇性成熟与性未成熟雌雄成虫飞来觅食,使虫体粘在诱虫板上,统计数据。

6.4诱捕器

诱捕器分别由桶身及盖子两个部分组成,桶的形状为柱体形状,桶身上端有气味挥发口,主体内有食诱剂凹槽,桶身上有诱虫板悬挂扣,盖子宜选用黄色。

7监测方法

7.1区域监测

7.1.1发生区

在虫情中心地带,确定5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悬挂5套监测工具,监测工具间隔距离50m以上。

7.1.2未发生区

选择高风险传播区域,确定3个监测点,每个监测点悬挂3套监测工具,监测工具间隔距离50m

以上。

7.2监测工具管理

7.2.1监测工具安放及标识

将监测工具悬挂在距地面1.0m~1.5m的高度,选择通风、透光等适宜的位置作为监测工具的挂着点。根据监测计划使用油性记号笔在监测工具上标记系列编号。

7.2.2食诱剂管理

将混匀的食诱剂注入监测工具内的凹槽里,定期观察凹槽内食诱剂余量,及时补充。

7.2.3诱虫板管理

每次完成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