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65.020.20CCSB23
4415
汕尾市地方标准DB4415/T52—2025
竹薯种植技术规程
CodeofpracticeforMarantaarundinaceacultivation
2025-01-06发布2025-02-06实施
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1
DB4415/T52—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汕尾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广东省道地南药资源保护与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陆河县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汕尾市农业科学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王继华、徐世强、廖永林、李向荣、李静宇、柯杰、蔡时可、顾艳、梅瑜。
2
DB4415/T52—2025
竹薯种植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竹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运输、贮藏与包装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汕尾市区域内竹薯的规范化种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394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竹薯Marantaarundinacea
竹芋科植物竹芋的根状茎,俗名冬粉薯、冬笋薯、竹节薯、竹根薯等,为广东省汕尾市、揭阳市、潮州市、茂名市等地区的传统地方食材。
4产地环境
4.1产地条件
选择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的地块,土壤有机质丰富、弱酸性的沙壤土。环境质量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4.2生产设施
4.2.1排灌设施
根据地形条件,完善排水系统。种植地宜修建围沟,与垄间水沟连通。围沟深度和宽度根据地形和降雨量而定。水源缺乏种植区,可铺设滴灌系统。
4.2.2配套设施
3
DB4415/T52—2025
根据生产规模,建设和完善产区耕作道、田间工作室及贮藏库房等设施。
5栽培技术
5.1种薯选择
选用优良的竹薯种源,种茎应顶芽完整,无病虫危害,外表无损伤,直径2cm以上。
5.2种植
5.2.1整地
深翻土层50cm~70cm,清除杂草石块,每667m2撒施有机肥300kg~500kg,复合肥(15~15~15)20kg~50kg,田间起垄,垄高为50cm~70cm,行距为100cm~120cm,垄中间开10cm~20cm深的种植沟。
5.2.2晒种
播种前,可选择晴朗天气,将竹薯种茎摊开、晾晒1d~2d。
5.2.3播种
2月下旬至3月上旬,将种茎摆放在种植沟中,株距30cm~50cm,覆土,压紧,深度4cm~10cm。可在垄的两端集中种植5个~10个种茎,以供后期补苗。
5.3栽培管理
5.3.1补种
播种后20d~30d,检查种茎的出芽率。出现缺苗,及时用垄两端集中种植已发芽的种茎进行补种。
5.3.2水分管理
出芽后,保持垄上土壤湿润。植株出现干旱萎蔫,应及时浇水,忌大水漫灌。雨水过多时,应及时排水,避免积水。收获前15d不宜浇水。
5.3.3施肥
植株伸长期,每667m2可撒施3kg~5kg尿素进行追肥;在分蘖期,每667m2可撒施复合肥(15~15~15)20kg~30kg,结合培土进行施肥。肥料的使用应符合NY/T394和NY/T496的规定。
5.3.4除草
出芽前可用乙草胺等芽前除草剂进行封闭,出芽后应人工拔除田间杂草,可结合培土进行。
6病虫害防治
6.1防治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工作方针,采取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等防控方法,使用化学农药时,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和NY/T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4409T 56-2024化橘红主要病虫害监测预报技术规程.docx
- DB4409T 58-2024化橘红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docx
- DB4409T 58-2024化橘红水肥一体化技术规程.pdf
- DB4413T 62-2025惠州三黄胡须鸡肉鸡饲养技术规程.docx
- DB4413T 63-2025福田菜心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4413T 63-2025福田菜心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4415T 48—2025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4415T 48—2025茶角胸叶甲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 DB4415T 50—2025黑芝麻种植技术规程.pdf
- DB4415T 51—2025生姜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ocx
- 讲稿: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pdf
-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docx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docx
- 烟草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汇编)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心得感悟.pdf
- 汇编学习领会在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pdf
- 在2025年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docx
- 书记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委全会上的讲话.pdf
-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