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实验教学内容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内容提要1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验证性小液流法和质壁分离法测定水势2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及理化性质观察验证性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色素的一些重要性质3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和种子生活力的快速测定综合性酸碱滴定法测定呼吸强度、以TTC,酸性靛兰等测定种子生活力4生长素对根芽生长的影响验证性用不同浓度萘乙酸的处理种子,观察对根芽生长的影响5无土培养和缺素培养(开放实验)综合性全素和缺素培养植物,进行缺素症状的观察和比较6硝酸盐含量的测定(开放实验)验证性采用水杨酸硝化法测定植物体内硝态氮含量7根系活力的测定(开放实验)综合性采用TTC法测定植物根系活力8叶绿体色素的提取与定量测定(开放实验)验证性用酒精或丙酮等来提取叶绿体色素,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或浸提法9植物体内可溶性糖的测定验证性苯酚法测定可溶性糖10不良环境对植物的伤害(开放实验)综合性通过测定外液电导率的变化可反应出质膜受害程度和植物抗性的强弱第2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1.1综合性实验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小液流法质壁分离法不同的结果分析其原因无土培养和缺素培养小苗缺乏的症状、生长情况的观察并计算植物生长速率和根冠比。根系活力测定逆境伤害的测定光合色素测定硝酸盐含量测定课程论文第3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1.2设计性实验一、理解题意二、确定目的三、明确原理四、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法五、做出结论和分析第4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1.实验目的2.实验原理3.实验的技术路线4.主要的实验方法及步骤5.预计的结果和结论分析6.必要的计算公式答题的要求:第5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植物体内硝酸还原酶的活性除受底物硝酸盐的诱导外,还受到外界环境中Mo元素的影响,并表现出与叶片绿色呈正相关性,请设计一组实验加以证明。实验设计试题一第6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已知小麦在萌发几天后即开始吸收养分,请设计一组实验研究小麦幼苗期间,叶面喷施CTK后,对N素营养的吸收和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实验设计试题二第7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请设计一组实验定量证明,植物根系提取液中是否含具有活性的CTK及其对叶片保绿作用的浓度范围(提取液的制备可省略)。实验设计试题三第8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请设计一组实验定量证明,大麦种子萌发中活性的GA产生部位及其对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浓度范围(提取液的制备可省略)。实验设计试题四第9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预习确定实验方案教师指导分小组准备:材料;试剂;调试仪器。预测定全班测试记录2、组织学生全程参与实验教学,多方面提高学习能力2.1实验方案的制定2.2实验方案的实施第10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3实验结果的分析实验完毕,根据各小组所得实验数据或结果,做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结果分析。对于失败的实验,找出原因,要求学生重做。1.生理指标分析第11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2.形态指标分析第12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第13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小麦CK-N-P-K-Ca第14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3整理资料,指导课程论文的撰写。整个综合性实验完成后,要求学生对实验项目的创新点、操作过程、数据结果、收获与体会等进行认真总结,在此基础上参考有关资料,写出综合、全面、详实的实验课程论文。与此同时,让学生参与我们的科研项目及相应的社会调查,如小麦光合作用的研究等。第15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4教学效果4.1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作风。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兴趣。4.2锻炼了学生独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4.3提高了论文写作能力,为完成毕业论文奠定一定的基础。第16页,共20页,星期六,2024年,5月5研究的创新点打破传统的准备及预实验都有老师包办的单一验证性实验模式,从实验教学内容上增加综合实验、设计实验及比较实验,结合实验教学方法的改变,形成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性实验教学模式。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教师做为实验课程的组织者、引导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