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校长2025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讲话稿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回到校园,开启2025年春季学期的学习生活。
今天这堂思政第一课,我想和大家深入探讨一个极具时代意义的话
题——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刚刚过去的蛇年春晚舞台上,创意融合舞蹈节目《秧BOT》成为
了众人瞩目的焦点。这个由张艺谋导演,杭州宇树科技、新疆艺术学
院共同参与的人机共舞节目,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科技与文化完美融
合的视听盛宴。机器人与演员共舞,机械手臂的灵动与舞者的婀娜身
姿相互辉映,传统秧歌舞的韵味与现代科技的力量激烈碰撞,让我们
深刻感受到了科技赋能文化所带来的无限魅力。
这一节目不仅展示了科技与文化融合的精彩,更让我们看到了
这种融合所蕴含的深远意义。科技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使
古老的秧歌舞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呈现在大众面前,吸引了不同
年龄段观众的目光,尤其是让更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在
数字化、智能化的今天,科技创新使文化传播手段和方式变得更快速、
更方便,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传承。以秧歌舞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
与科技的融合中,展现出了灵动轻盈“新”的一面,焕发出新的活力。
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习近平总书记
强调:“文化和科技融合,不仅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
业链,还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成为一个推动高质量产业发展的新增
长点。”当前,文化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已经进入关键时期,科技与
文化的深度融合,对于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们学生来说,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也为我们提供了广
阔的发展空间和机遇。在此,我对大家提出几点要求和希望:
第一,要树立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意识。我们要认识到科技与文化
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在学习中,要关注科技发展动态,了
解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趋势,培养跨学科的思维方式,为今后参与科技
与文化的融合创新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要努力学习科技与文化知识。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扎实的专
业知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要勤奋学习,
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
能力。
第三,要积极参与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
一标准,也是推动科技与文化融合的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参加科
研项目、文化活动、创新创业比赛等方式,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不断探索科技与文化融合的新模式、新方法。
第四,要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科技与文化的融合需要
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我们要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勇于尝试新
的技术和方法;同时,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攻
克难题,实现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
最后,我希望同学们能够深刻认识到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的重
要性,积极投身于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发展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校长2025年春季开学思政第一课讲话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充满希望和活力的季节里,我们怀着
对新学期的憧憬,再次相聚在美丽的校园,共同开启新的征程。首先,
我代表学校向全体师生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和最美好的祝福!
回首过去的一年,我们共同经历了许多挑战和机遇,也取得了不
少成绩。在教学方面,我们不断优化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
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德育方面,我们加强了品德教育和
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在校园文化建设
方面,我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增强了
学生的凝聚力和归属感。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老师们的辛勤付出
和同学们的努力拼搏,在此,我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然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在
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面临着诸多的变化和挑战,如何在新时代
中立足,如何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
考的问题。
创新与传承,是时代发展的永恒主题。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
力,传承是保持文化根基的纽带。正如古人云:“不日新者必日退。”
在当今时代,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社会发展瞬息万变,如果我们不能
积极创新,就会被时代淘汰。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历史,忘记传统,
因为传统文化是我们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只有在传承中
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我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糖尿病生活方式干预与指导.ppt
- 人情往来(礼金)账目表.docx VIP
- 《骆驼祥子》名著考点.doc
- 2025上海静安区初三语文一模“原来,早有伏笔”审题立意及范文-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各地名校模考卷作文导写.docx VIP
- 《linux 云计算(虚拟化技术)》课程标准.docx VIP
- 中学生青春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励志主题班会PPT课件.pptx
- 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期末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2月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pdf VIP
- 常用急救药品知识课件.pptx VIP
- 2024年长沙市中考数学真题试卷及答案 .pdf VIP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测试卷(含详解).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