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反思
这是本人曾经开展开展的一节校公开课《鸦片战争》。虽已过去,可感受颇多,具体谈谈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多元化教学。因《鸦片战争》一课涉及的时间跨度大,内容含量多,知识信息量大,因此,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动态地让学生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结局,教学效果还好。首先,通过“片头”呈现(可用幻灯片,可用视频播放),渲染鸦片战争前后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后,使用图片、地图和视频,增加直观性。利用各种途径找到本节课需要的图片,如罂粟花、鸦片、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人物林则徐、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等等,既能直观教学,又能调动学习主观能动性。接着利用表格呈现,来分析《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使学生掌握史论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最后通过年代尺制作,直观展示了中国近代史的历程,即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开始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09年的近代史,既是屈辱史,又是探索史,也是抗争史。总体来说,采用启发式教学,落实课程改革新理念,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方法。
2.以生为本,回归教材。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探究等形式来学习《鸦片战争》,并围绕一根主线——时序来构建知识: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影响,在历史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知识网络,重点突出、言之有据。重点探究鸦片战争的基本概况和《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围绕“问题探究法”逐步展开,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把课堂学习变成师生教学相长、自主探索和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
3.主题呈现,结构化教学。从“祸起鸦片”到“天朝梦碎”到“帝国沉沦”到最后“帝国界碑”,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走近“鸦片战争”,使课堂灵动起来,生成资源由此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4.史论结合,分层教学。遵循历史课堂“论从史出”的学习原则,出示了自制的导学案和学习任务单各一份,设计了表格式探究和问题思考,做到难易结合,适合不同学习力的学生,体现了分层教学,符合学情需要。
当然,不足之处也颇多:1.时间把控上,因课堂中播放视频时候出现难以播放的短时故障,消耗时长,导致课堂教学中时间紧张,影响课堂资源充分生成,深度学习无法达成;2.执教过程中,历史味还不够浓厚,激情减弱,不能充分感染生成课堂;3.课堂内容容量较大,设问(学习任务驱动)设计未能从多角度展开,开放性探究不够,导致了师生之间深入互动、智慧火花碰撞的缺席;4.课件制作中,部分细节预设性太强,牵制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良好互动,也限制了课堂知识活性生成的最大余地!
要做到精心备课,走进深度阅读文本;同时磨课要有时,不能贪快;付出会有得,教学相长,学会在反思中成长与蜕变,惟愿今后每一次都是在进步与提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