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11.220
B41
DB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3406—2019
鸭场鸭病毒性肝炎防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onpreventionandcontrolofduckviralhepatitisinduckfarm
文稿版次选择
2019-11-04发布2019-12-04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4/T3406—2019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出。
本标准由安徽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霍邱县动
物卫生监督所、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广德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合肥市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
含山县畜牧局、宿松县春润食品有限公司、怀宁县平山镇农业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孝成、赵瑞宏、沈学怀、洪功飞、王杨龙、涂健、张丹俊、戴银、胡晓苗、
侯宏艳、周学利、陈曦、陈福军、钱昌银、胡业和、冯江华、程志清。
I
DB34/T3406—2019
鸭场鸭病毒性肝炎防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鸭场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疫情报告、预防和控制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鸭场鸭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控制。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36195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
NY/T554鸭病毒性肝炎诊断技术
病死及病害动物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农医发〔2017〕25号
3诊断
3.1流行病学
3.1.1鸭病毒性肝炎(duckviralhepatitis,DVH)是由鸭肝炎病毒(duckhepatitisvirus,DHV)
引起的高致病性、急性传染病,DHV有3个血清型,分别引起I型、II型和III型DVH,且三个血
清型对应的病毒之间没有抗原相关性。
3.1.2临床致病的主要是DHV-I型和DHV-III型,二者的临床症状非常相似,仅凭剖检病变无法区
分,该病主要发生于1~3周龄鸭,10日龄以内雏鸭的死亡率可达95%,4周龄~5周龄雏鸭发病率
和病死率均较低,中成年鸭一般不发病。
3.2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病鸭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废绝,眼半闭呈昏睡状,以头触地,12~24h后出现神经症
状,运动失调,身体倒向一侧,两脚痉挛,死前头向背部扭曲,呈角弓反张状的“背脖”姿势,两腿伸
直向后张开呈特殊姿势。最急性病鸭常未见任何异常,而突然抽搐痉挛死亡。
3.3病理变化
病死鸭肝脏显著肿大,出血,脆弱,黄褐或暗红色,表面有斑点状出血;胆囊肿胀呈长卵圆形,内
充满胆汁,胆汁呈褐色、淡茶色或淡绿色;脾有时肿大呈斑驳状;肾脏肿大,淤血,尿酸盐沉积,其他
脏器无明显眼观变化。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