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二章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第一节交换理论第二节符号互动理论第三节家庭发展理论第四节系统理论第五节冲突理论第一节交换理论01交换理论关注动机的研究。所谓动机就是促使人们行动的原因。交换理论常常解释存在并持久的社会群体如家庭内部成员对个人利益的诉求。功利主义1.1假设:02个人是真实的;预测及理解来自于对个体行为者动机的理解;行动者受个人利益所驱使;行动者是理性的;1.2概念01回报及成本02利润或最大效用03参照水平及可替代的参照水平04理性05交换和公平06回报的一般化0701020304051.3命题行动者将选择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行为者在没有回报时将寻求成本最小;当眼前利益相同时,行为者将选择在远期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当远期利益相同时,行为者将选择在短期带来最大利益的行为;1.4应用择偶、婚姻、离婚、性行为的性别差异、第二节符号互动理论01符号互动论认为,人的行动是有社会意义的,人们之间的互动是以各种各样的符号为中介进行的,人们通过解释代表行动者行动的符号所包含的意义而做出反应,从而实现他们之间的互动。02符号互动理论强调社会是一种动态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032.1假设人的行为必须为行为者的意义所理解;行为者定义背景和情境的意义;个人都是有意识的;社会先于个人;2.2概念自我和意识社会化情境角色自我的角色扮演质量积极影响自我对关系的满意度;1对角色期望的感知越清晰,角色扮演越成功;2个人对所扮演的角色的期望越认同,角色紧张越少;3个人角色越多样化,个人对角色期望的认同越低;4在角色扮演中感知的角色紧张越强,越不容易转变到该角色,越容易向角色外转变;52.3主张01在家庭研究中,符号互动理论注意研究家庭内部的互动关系。02如:角色紧张与工作母亲、家庭生活教育2.4应用第三节家庭发展理论家庭发展理论是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主张每一个家庭的发展是遵循着固定的、可预测的阶段前进。家庭可以在不同水平上被分析;发展进程是不可避免的,并对理解家庭和重要;所有的分析水平都将影响家庭;家庭是半封闭的或半渗透的;3.1假设0103050204家庭变迁和发展位置、规范和角色转变发展任务变动和越轨3.2概念3.3家庭生命周期及任务1新婚期:发展相互满足的婚姻生活、成为父母的适应、亲属网络的适应2育儿期:适应子女的出生及成长、发展家3学龄前期:适应子女成长的需求4学龄期:适应社区生活、鼓励子女学习5青少年时期:平衡子女的自由基责任、发展兴趣6空巢期:维护支持性家庭关系7中年父母期:重建婚姻关系、维护亲属关系8孤寂期:适应老年生活93.4应用家庭压力、家庭干预、家庭政策家庭系统理论是将家庭看成一个整体,即系统,家庭成员是系统的组成部分。每个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相互作用。该理论关注成员之间的互动,解释系统的过程如何进行的。第四节家庭系统理论4.1假设系统内的各部分相互联系;系统只能从整体上理解;所有的系统通过环境的反馈作用于自身;人类系统是可以自我修正的;系统不是真实的;4.2概念系统边界多样性反馈平衡转变规则子系统自我分化成功的人可维持亲密关系但不会被关系所牵绊;未分化的个体往往很难分辨情绪化反应与理智思考之間的界限;家庭是一个整体,且大于部分之和;子系统的改变可能引起系统的改变;家庭角色或边界越有弹性,越能协助家庭有良好的功能;个体及子系统间都有边界。边界设立后,即产生系统的规则,以维持角色功能;当一个系统失去平衡时,正向反馈会增加系统的偏向,负向反馈则修正系统的偏误。即正向反馈提供系统得改变,负向反馈帮助系统维持平衡;4.3主张4.4应用家庭治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