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要点.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五年级下第三单元复习要点

古诗三首

从军行

唐代: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曲名,内容多写边塞情况和战士的生活。

(2)玉门关:古关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

(3)楼兰: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的各部族政权

(4)青海:指青海湖。

(5)雪山:这里指甘肃省的祁连山。

(6)穿:磨破。

(7)金甲:战衣,金属制的铠甲。

(8)孤城:当是青海地区的一座城。一说孤城即玉门关。

王昌龄,字少伯。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诗歌翻译: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青海湖上乌云密布,遮得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

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1、《从军行》中通过对西北边广漠壮阔的风光的描写,反映了成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

家的豪情壮志,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

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整首诗表现了戍守边疆的将士杀敌报国的

壮志。

2、《从军行》中,描写整个西北边陲的景象的诗句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

关。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代: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注释:

①[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

里”形容很长。

②【五千仞岳指华山。“仞”,长度单位。“五千仞”形容很高。

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④〔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

原宋朝百姓。

⑤〔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

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诗歌翻译: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触青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陆游,南宋著名诗人。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1、《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由景及人,通过对祖国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遗民迫切希

望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的描写,表达了诗人爱国和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秋夜将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表现出诗人对南宋统治者的强烈的批判之情的诗句是: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释:

①[剑外]指作者所在的蜀地

②〔蓟北]泛指唐朝蓟州北部地区,当时是叛军盘踞的地方。

③[却看〕回头看。

④〔妻子]妻子和孩子。

⑤〔青春〕指春天。

诗歌翻译: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就从巴峡再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

李白合称“李杜”。

1、《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描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要收拾

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了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的喜悦心情与还乡的决意,表现了诗人真

挚的爱国之情。

2、《闻军官收河南河北》中,通过想象,描写“喜欲狂”的激动心情的诗句是:白日放歌

需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

马革裹尸:指用马的皮革把尸体包起来。文中指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

踌躇:犹豫不决的样子文中指毛主席在电话记录槁是签字表态犹豫不决。

主要内容:本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主要写了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

朝的战场上壮烈牺牲,毛泽东惊悉这个噩耗后极度痛苦的心情和对岸英遗体是否归葬的抉

择过程,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课文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志愿军司令部发来的关于毛岸英同志牺牲消息

的电报,以及毛主席看到电报后的悲痛之状。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毛主席面临儿子遗体的安葬问题,艰难抉择,最终作出将儿子安葬在朝

鲜的决定。

1、第二天早上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