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抖动示例抖动量纲及来源抖动的大小或幅度通常可用时间、相位度数或数字周期来表示。根据ITU-T建议一般采用数字周期来度量,即用“单位间隔”或称时隙(UI)来表示。1UI相当于1比特信息所占有的时间间隔,它在数值上等于传输比特率的倒数。在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抖动的来源主要包括线路系统的抖动和复用器的抖动。PDH系列信号对应的抖动值接口速率/Mbit/s2.0488.44834.368139.264单位抖动/ns48811829.17.189.3.3漂移漂移的定义为数字信号的特定时刻(例如最佳抽样时刻)相对其理想时间位置的长时间偏移,也即变化频率低于10Hz的相位变化。漂移是一个与信号频率无关的参数,因此又称为时间间隔误差。与抖动相比,漂移无论是从产生机理、特性及其影响都是不一样的。引起漂移的一个最普通的原因是环境温度变化,它会导致传输媒质的某些传输特性发生缓慢变化,从而引起传输信号延时的缓慢变化。因此,漂移可以简单地被理解为信号传输延时的慢变化。评价漂移的性能指标包括固有漂移、漂移的传送(传递)特性、输入口漂移容限、时钟短时相位瞬变相应特性和网络接口输出漂移等。漂移可能会引起传输信号比特偏离时间上的理想位置,结果使输入信号比特在判决电路中不能正确地识别,产生误码。当基准主时钟本身存在内部漂移,则带有漂移的时钟信号可能会逐级传递给较低等级的从时钟节点。由于漂移的频率较低,难以通过典型的锁相环(PPL)和声表面波滤波器(SAW)所滤除,因而接收定时基准的低等级从时钟将跟踪这一漂移并附加上自身产生的漂移。作为定时分配系统的光缆传输链路也将全透明地传递漂移并叠加上本身产生的漂移。因此,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漂移的不断积累将可能对系统性能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9.3.4延时信号从一个地方传输到另一个地方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所需的时间就是信号传输延时或传输时延(delay)。严格而言,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延时是指数字信号传输的群延时,即信号通过一个数字连接所经历的时间,又称包络延时。延时对不同类型的业务有不同的影响,当其过大时会对通信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必须加以控制。1)对语音业务的影响:语音业务是一种典型的实时性业务,其对延时非常敏感。当延迟较大时,通话双方有失去接触的感觉,也即等待时间间隔超过了正常的实时会话习惯。除此之外,随着延时变大,回波干扰影响也加大,使受话清晰度降低。2)对数据业务的影响:不同类型的数据业务的实时性要求不一样,对于一些单向传输的数据业务,特别是非确认型的尽力而为型数据业务(典型的如电子邮件)而言,延迟对其业务质量的实质性影响较小,但对采用自动请求重发纠错的数据传输系统(如TCP连接)来说,由于需要使用反向通路因而延时越大,传输效率越低。各类传输系统的延迟类型制式传输时延无线模拟系统数字系统4.7μs/km3.3μs/km光纤数字系统5μs/km同轴电缆陆地海底4μs/km6μs/km卫星非同步卫星(高度14000km)同步卫星(高度36000km)110ms/km260ms/km网络节点设备的传输延时设备类型设备端口平均延时95%概率的最大延时数字交换机数字-数字数字-模拟≤450μs≤750μs≤750μs≤1050μs数字交叉连接设备DXC1/0SDXC4/4SDXC4/1500~700μs≤15μs20~125μs9.3.5功率代价实际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中,光接收机的灵敏度会受到多种物理现象的影响,这些物理现象有可能会对接收机中判决电路造成影响并导致接收信噪比劣化,可以用考虑这些物理现象存在与否对接收机灵敏度的影响或变化进行评价,称为功率代价(PowerPenalty)。对于现代的光纤数字通信系统而言,影响功率代价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色散脉冲展宽、频率啁啾和眼图闭合度代价等。9.4光纤数字通信系统可用性9.4.1可用性和可靠性对通信系统的要求是迅速、准确地提供业务间的连接,同时能够不间断地工作并具备一定抵御干扰或失效的能力。因此对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注意这里的可靠性(Reliability)和可用性(Availability)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可靠性指的是某个产品和系统在一定条件下无故障地执行指定功能的能力或可能性;而可用性指的是在要求的外部资源和条件得到保证的前提下,某个产品或系统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刻或时间区间内处于可执行规定功能状态的能力。换而言之,可用性是产品或系统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保障性的综合反映。通常用来表示系统可靠性的参数有两个:一个是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单位为小时;另一个是故障率(λ),单位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