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护理应用病理学发热
20XXWORK
目录
SCIENCEANDTECHNOLOGY
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
病理学在发热诊断中应用
护理措施在发热患者中应用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总结:提高护理应用病理学发热水平
发热基本概念与分类
01
发热定义
发热是指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即体温≥37.3℃。
临床表现
发热患者通常会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呼吸增快、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不同原因引起的发热还可能伴有相应的症状,如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
感染性发热
01
由细菌、病毒、真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尿路感染等。
非感染性发热
02
包括无菌性坏死zu织吸收(如手术后、烧伤等)、变态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等)、内分泌与代谢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等)以及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等)等。
发热机制
03
致热源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机体产热增加、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同时,发热时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有利于清除病原体和促进疾病康复。
稽留热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常见于大叶性肺炎、斑疹伤寒及伤寒高热期。
又称败血症热型,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炎症等。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如此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体温逐渐上升达39℃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弛张热
间歇热
波状热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是否为发热以及发热的原因。
诊断标准
主要与生理性体温升高相鉴别,如剧烈运动、月经前期、妊娠期等生理性因素均可导致体温升高,但一般不超过37.5℃,且持续时间较短。此外,还需与药物性发热、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引起的非感染性发热相鉴别。
鉴别诊断
病理学在发热诊断中应用
02
通过显微镜观察zu织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判断疾病类型和进程。
zu织学检查
免疫组化技术
分子病理学技术
利用特异性抗体与抗原结合原理,检测zu织细胞内特定化学成分,辅助诊断肿瘤等疾病。
通过检测基因、蛋白质等分子水平变化,揭示疾病发生发展机制,为精准医疗提供依据。
03
02
01
感染性疾病
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炎症反应,表现为发热、白细胞增多等症状;病理学检查可发现病原体及炎症反应相关指标异常。
自身免疫性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导致自身zu织损伤,出现发热、关节疼痛等症状;病理学检查可发现免疫细胞浸润、自身抗体阳性等表现。
肿瘤性疾病
肿瘤细胞异常增殖导致ju部zu织破坏和全身性症状,如发热、消瘦等;病理学检查可明确肿瘤类型、分期及预后评估。
评估患者免疫状态、病原体种类及药物敏感性等因素,采取合理抗感染治疗措施,降低感染风险。
感染并发症
针对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抗凝、抗血小板治疗方案,预防出血及血栓形成。
出血及血栓并发症
加强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重要脏器功能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多器guan功能衰竭
患者因持续高热就诊,经抗生素治疗无效后行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隐球菌病,经抗真菌治疗后痊愈出院。
案例一
患者因淋巴结肿大、发热待查入院,经淋巴结活检及免疫组化检查确诊为淋巴瘤,经化疗及放疗后病情得到控制。
案例二
患者因反复发热、皮疹就诊,经皮肤活检及分子病理学检查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经免疫抑制治疗后症状缓解出院。
案例三
护理措施在发热患者中应用
03
03
评估热型及伴随症状
根据体温变化和伴随症状,评估患者的热型,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01
定时测量体温
根据患者病情和医嘱,在规定时间内进行体温测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02
记录体温变化
详细记录每次测量的体温数据,绘制体温曲线图,以便观察病情变化。
退热期营养补充
在退热期间,患者应注意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逐渐增加营养物质的摄入,促进身体康复。
高热期饮食调整
在高热期间,患者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以满足机体代谢需求。
避免刺激性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影响病情恢复。
心理护理
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给予安慰和支持,缓解其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04
针对患儿年龄、体温、病史等进行综合评估,确定高热惊厥的高危人群。
及时控制体温,采取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相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护理带教老师讲课比赛范文.pptx
- 护理带教老师给实习生讲课.pptx
- 护理带教老师评优述职报告.pptx
- 护理带教老师课程.pptx
- 护理带教老师遴选.pptx
- 护理带教能力培训.pptx
- 护理带教老师述廉报告.pptx
- 护理带教老师说课6分钟.pptx
- 护理带教讲课思路.pptx
- 护理带教胜任能力怎么写.pptx
- 讲稿:深入理解“五个注重”把握进一步深化改革统筹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pdf
- 副市长在2025年全市医疗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x
- 2025年市县处级以上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计划.docx
- 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党组书记、局长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视发言材料.docx
- 烟草局党组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docx
- (汇编)学习2025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心得体会发言心得感悟.pdf
- 汇编学习领会在二十届中纪委四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心得体会.pdf
- 在2025年镇安全生产、消防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提纲.docx
- 书记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纪委全会上的讲话.pdf
- 党课:从毛泽东诗词中感悟共产党人初心使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