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

江苏省淮安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调研测试

历史试题

2025.01

注意事项

在答题前请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

1.本试卷共8页。本次考试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75分钟。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号等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认真核对答题卡表头规定填写或填涂的项目是否正确。

4.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的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他位置作答一

律无效。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龙山文化时代(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黄河河套地区出现了

大批城邑,良渚文化遗址、陶寺文化遗址、石家河文化遗址就是其中代表,众多的城邑遗址印证了当时()

A.中国处于“万邦时代”B.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形成

C.奴隶制社会已经建立D.神权和王权已紧密结合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约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

年(中国)。据题干及结合所学可知,城邑的出现表明当时已不再是简单的部落聚居形式,而是有了更高级

的社会组织形态。龙山文化时代出现了大批城邑,当时中国大地上邦国林立,史称“万邦”时代,A项正确;

不同区域文化遗址既保持着各自的文化特色,又通过交流、融合等方式相互联系,共同推动了多元一体文

化格局的形成,但题干只体现不同地区文化遗址的城邑,排除B项;夏朝建立了中国最早的奴隶制社会,

排除C项;夏朝出现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排除D项。故选A项。

2.历史地图不仅表明了空间的现象,并且表明了时间的现象。与下图《春秋列国形势图》相关的历史现象

是()

第1页/共23页

A.铁犁牛耕普遍推广B.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C.传统政治秩序崩溃D.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的中国。根据《春

秋列国形势图》及所学可知,春秋时期,随着各诸侯国之间的交流、战争以及民族融合的发展,华夏认同

观念逐渐产生,D项正确;春秋时期,铁器开始使用,牛耕得到推广,但还达不到“普遍推广”的程度,排

除A项;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日益剧烈,排除B项;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乐征伐自天

子出”的传统政治秩序被打破,但并未彻底崩溃,排除C项。故选D项。

3.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法家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西周礼乐制度遭破坏B.统治者重视学术与文化

C.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D.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材料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根

据材料及所学可知,西周时期周礼限制人们的思想,而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林立、社会动乱,没有统一政

权限制思想,齐国还建立稷下学宫供不同流派争论。这种文化环境下,思想家们畅所欲言,各种思想流派

如儒家主张“为政以德”“仁政”,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等能够自由发展并争鸣,反映出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对文化思想的影响,C项正确;西周礼乐制度遭破坏只

是百家争鸣现象产生的因素之一,并不能完全概括这一现象的本质,排除A项;统治者重视学术与文化是

第2页/共23页

百家争鸣的表现,而非本质,排除B项;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只是当时社会变革在政治方面的表现,不

能全面反映百家争鸣现象的本质,排除D项。故选C项。

4.汉初贾谊总结秦亡教训时指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

爱……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下面能论证这个观点的是()

A.确立皇权制定秦律B.焚书坑儒征发繁重

C.废除分封推行郡县D.统一文字修筑驰道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秦朝(中国)。据题干及结合

所学可知,贾谊对秦亡的总结指出秦王苛政、专横、不信任功臣、苛待士民等问题。“焚书坑儒”是秦始皇

为了加强思想统一和统治权威,打压知识分子和学术思想的极端措施,“征发繁重”也反映了秦朝苛敛强征、

人民负担沉重、社会不稳定等暴虐统治。因此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