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专题突破练10环境与发展.docx

2025年高考二轮复习地理专题突破练10环境与发展.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突破练十环境与发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2024·湖南株洲二模)托克托县坐落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导致托克托县境内大部分黄河沿岸土地几乎寸草不生,沙尘天气极为严重。托克托县政府为做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这篇大文章,以讲好“黄河故事”为主线,通过产业融合和调整,奋力开辟出一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天地。下图为调整后的托克托县产业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托克托县黄河沿岸几乎寸草不生的主要原因是()

A.降水的年变率大 B.农业活动影响

C.水文环境特殊性 D.大气活跃度强

2.托克托县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条件是()

A.用水环境改善 B.旅游业的驱动

C.产业的高度融合 D.农业结构调整

答案1.C2.A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托克托县坐落在黄河北岸、阴山南麓的土默川平原上,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导致托克托县境内大部分黄河沿岸土地几乎寸草不生”可知,此地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加之黄河下切侵蚀导致河床下降,河水距离河岸高度变大,使得河水无法补给两岸地下水,导致地下水单向补给河水,使地下水水位下降,两岸土壤缺少河水补给,两岸植物因缺少水分而难以生长,导致沙滩裸露,冬春风沙灾害较为严重。故选C。第2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因黄河的强烈下切作用,托克托县两岸生态用水环境较差,两岸植物因缺少水分而难以生长,导致沙滩裸露,加之冬春大风天气多,风力侵蚀作用强,两岸沙化现象较为严重;托克托县生态环境治理成功的关键条件是用水环境的改善,利用黄河水做文章,水利工程引水上高地,为两岸提供充足的生态用水和农业、旅游用水。故选A。

(2024·湖南邵阳二模)红柳沙包常出现在沙漠边缘,其组成物质(风成沙和枯枝落叶层)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环境信息。某课题组通过对米兰河右岸红柳沙包年层(红柳沙包年层结构为上下两层,下层为枯枝落叶层,上层为沉沙层)中风成沙的粒度特征和枯枝落叶层中红柳叶的稳定碳同位素δ13C和C/N值的分析,来研究该地区气候与环境的变化。植物体中δ13C值除与植物本身的光合作用有关,还受大气中CO2含量、光照、温度和降水等要素影响。当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和湿度增大时,δ13C值偏轻,相反的情况下则偏重。下图为米兰红柳沙包年层中红柳落叶的δ13C、C/N和沙层厚度变化值测定结果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红柳沙包年层中的沙层主要形成于()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根据红柳落叶的δ13C、C/N和沙层厚度变化值测定结果,可推知()

A.1871—1926年左右红柳长势最好

B.1871年以来红柳沙包年层变薄,可推测气候暖湿化

C.观测期间δ13C值和C/N值大致呈现正相关关系

D.1967—2002年左右地表干燥,风力侵蚀作用强

答案3.A4.B

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红柳沙包中的枯枝落叶层主要来自秋季和冬季的落叶,春季是风沙活动频繁的季节,尤其是在沙漠边缘地区,风力较大,容易形成风沙流,红柳作为一种固沙植物,使沙粒在其周围堆积,从而形成了红柳沙包年层中的沙层,故红柳沙包年层中的沙层主要形成于春季。A正确。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1871—1926年左右δ13C值较高(偏重),说明湿度较低,CO2浓度较低,不利于红柳生长,A错误;1871年以来红柳沙包年层变薄表明1871年以来沙源物质减少,故最有可能是气候暖湿化导致地表植被覆盖增加,沙源物质减少,B正确;据图可知,观测期间δ13C值和C/N值大致呈现负相关关系,C错误;1967—2002年左右沙层较薄,表明在此期间风力所搬运的沙子较少,故风力较弱,侵蚀作用较弱,D错误。

(2024·湖南某教研联盟联考)安徽省淮北市地处苏、豫、皖三省交界,1960年因煤炭产业而立市,2009年被列入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2000年以后,随着煤炭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城市进行转型升级,发展方式随之发生改变。下图为该煤炭资源型城市1990—2020年城乡聚落演变阶段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图中显示,淮北市()

A.Ⅰ阶段主城区、矿区以及乡村均衡发展

B.Ⅱ阶段主城区的要素集聚能力减弱

C.Ⅲ阶段主城区、矿区、乡村趋向融合发展

D.煤炭资源在城市发展过程中作用先弱后强

6.淮北市城乡聚落结构演化的主要动力是()

A.交通发展 B.产业结构转型

C.政策规划 D.人口迁移

答案5.C6.B

解析第5题,Ⅰ阶段,乡村要素向矿区和主城区流动,主城区、矿区、乡村三地发展不均衡,A错误;Ⅱ阶段,矿区要素向主城区加快流动,主城区快速扩张,主城区核心地位凸显,要素集聚能力增强,B错误;Ⅲ阶段乡村、矿区与主城区之间出现要素相互流动,由此说明Ⅲ阶段主城区、矿区、乡村趋向融合发展,C正确;煤炭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5****194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19508761949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