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文
??????
??????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礼俗与法律有何不同?孟德斯鸠《法意》上说:盖法律者,有其立之,而民守之者也。礼俗者,无其立之,而民成之者也。礼俗起于同风,法律本于定制。这是指出二者所由来之方式不同。其实这一不同,亦还为其本质有着分别:礼俗示人以理想所尚,人因而知所自勉,以企及于那样;法律示人以事实确定那样,国家从而督行之,不得有所出入。虽二者之间有时不免相滥,然大较如是。最显明的,一些缺乏客观标准的要求,即难以订入法律;而凡有待于人之自勉者,都只能以风教礼俗出之。法律不责人以道德;以道德责人,乃属法律以外之事,然礼俗却正是期望人以道德;道德而通俗化,亦即成了礼俗。——明乎此,则基于情义的组织关系,如中国伦理者,其所以只可演为礼俗而不能成法律,便亦明白。张东荪先生在《理性与民主》上说,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彼邦组织与秩序即著见于其法律。唯中国不然。中国自古所谓法律,不过是刑律;凡所规定都必与刑罚有关。它却没有规定社会组织之功用,而只有防止人破坏已成秩序之功用。社会组织与秩序大部分存在于“礼”中,以习惯法行之,而不见于成文法。不过为什么,一则走向法律,一则走向礼俗,张先生却没有论到。我以为,推原其故,就决定于开初一步。西洋自始即重在团体与个人间的关系,而必然留意乎权力(团体的)与权益(个人的),其分际关系似为硬性的,愈明确愈好,所以走向法律,只求事实确定,而理想生活自在其中。中国自始就重在家人父子间的关系,而映于心目者无非彼此之情与义,其分际关系似为软性的,愈敦厚愈好,所以走向礼俗,明示其理想所尚,而组织秩序即从以奠定。儒家之伦理名分,自是意在一些习俗观念之养成。在这些观念上,明示其人格理想;而同时一种组织秩序,亦即安排出来。因为不同的名分,正不外乎不同的职位,配合拢来,便构成一社会。孔子著《春秋》以道名分,实无异乎外国一部法典之厘定。为文化中心的是非取舍,价值判断,于此昭示;给文化作骨干的社会结构,于此备具;真是重要极了。然而却不是法典,而是礼。它只从彼此相对关系上说话,只从应有之情与义上说.话,而期望各人之自觉自勉。这好像铺出路轨,引向道德;同时,使礼乐揖让乃得有所施。于是道德在人,可能成了很自然的事情。除了社会上循名责实而外,不像法典有待一高高在上的强大权力为之督行。不过像《春秋》所设想的那套秩序,却从未曾实现。此即我曾说过的:“孔子对当时封建秩序,作修正功夫,要使它理想化,结果是白费。”其所贻于后世者,只有那伦理秩序的大轮廓。??(摘编自梁漱溟《中国文化要义》)
材料二:礼法关系,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最难辨析清楚的关系。迄今为止,学术界并无确论成说。实际上,按照近现代法律观念,传统中不少“礼”的范畴,都可以归入法之列,而传统中不少“法”的范畴,在现代未必会被视为法。而且,礼法关系本身在传统中也是流动的,大致可表述为三种情形:一是将礼与法相对应,如贾谊云:“夫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在这个意义上,礼为道德教条,法为禁止性规则。二是将礼与刑相对应,如荀子所云的“治之经,礼与刑”,又如东汉陈宠所云:“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很显然,礼与刑在此均表示一定的规则,只是礼为第一性规则,而刑为第二性规则,二者的关系实质上和上述第一种礼与法的关系相类似,上述的法实质上就是刑。三是“德礼”和“刑罚”相对,最典型的表述为《唐律疏议》所云:“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此时“德礼”可简化为“礼”,而“刑罚”亦可简化为“刑”,依旧是礼与刑的关系。由此可见,中国古代对于“礼”与“法”的关系,基本上是在“礼”与“刑”这个意义上阐释的,此时的法的词性是缩小了的,与当今所理解的法差别巨大。我们在谈传统法律文化中的“礼法结合”,实质上就是“礼刑结合”。如果将法的内涵限制在“刑”这一意义上,则礼法关系主要表现为:其一,礼是法的基础或渊源,“失礼则入刑”即指此义。其二,礼与法作用不同,上文贾谊“将然”“已然”即指此义。其三,礼与法适用原则不同,所谓“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礼记·曲礼上》)即指此义。其四,礼和法均为治理的重要手段,上述“治之经,礼与刑”以及“德刑二柄”即指此义。如果不将法律局限于惩罚性的“刑”或者“罚”,而理解为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总和的话,那么礼法关系可以一言以蔽之,就是部分的礼实质上就是法。但不管“法”作广义的“规则”解,还是作狭义的“刑罚”解,有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北京石景山区高三政治1月期末考试题.docx
- 2025届广东省珠海等3地(大湾区)高三上学期一模政治试题.docx
- 广东省东莞市、揭阳市、韶关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湖南师大附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六).docx
- 山东省枣庄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广东省韶关市2025届高三综合测试 (一)(韶关一模)地理试卷+答案.doc
- 广东省汕头市JS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doc
- 广东省汕头市JS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doc
- 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
- 广东省韶关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 历史.doc
- XX T 1149.11-2010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1部分:楔形铸铁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3-2008 内燃机 活塞环 第13部分:油环正式版.doc
- XX T 1149.12-2013 活塞环楔形钢环正式版.doc
-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全册教学课件.pptx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8年级物理下册全册课件.pptx
- 2024年新人教版8年级上册物理全册课件.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大单元教学 课件(共9课时).pptx
-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醉翁亭记课件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章末整理与复习习题省公开课一等奖新课获奖课件.pptx
- 外研版三年级英语下册期末复习单词专项.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