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六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上)-中国医学史.ppt

第六章 临床经验的总结与理论升华(上)-中国医学史.ppt

  1. 1、本文档共7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察病指南》南宋施发撰于1241年,脉诊为主兼及听声、察色、考味等法,为现存较早诊断学专著。绘制了33种脉象图,以图示脉,是脉搏描述上的创举,欧洲1860年才有法国人马瑞的脉搏描记器问世,晚600多年。《脉诀》宋代刘开撰于1241年,将七表八里脉法总括为浮、沉、迟、数四类,分隶于寸、关、尺三部主病,别具一格。《诊家枢要》元滑寿撰于1359年,1卷,首论脉象大旨及辨脉法,颇多创见。简析30种脉象,以浮、沉、迟、数、滑、涩六脉为纲,提出浮沉、迟数、虚实、洪微、弦紧、滑涩、长短、大小8对阴阳对立脉象,体现由博返约、掌握纲要。舌诊元代敖氏著《金镜录》《点点镜》二书,讨论伤寒舌诊,列舌象图12幅。杜本增补24图名《敖氏伤寒金镜录》,其中24图专论舌苔,4图论舌质,8图兼论舌苔和舌质。载舌色有淡、红、青3种;舌面变化有红刺、红星、裂纹等;苔色有白、黄、灰、黑4种,苔质有干、滑、涩、刺、偏、全、隔瓣等。主要病理舌象都已提到。每图有文字说明,结合脉象阐述所主证候病因病机、治法和预后等。为我国现存第一部图文并茂的验舌专书。指纹法指纹法,用在儿科诊断,主要观察三岁以下小儿食指掌面拇指侧浅表静脉。分为气、风、命三关。宋代多部著作记载指纹观察法。刘昉1150年撰《幼幼新书》有虎口三关指纹检查法《小儿卫生总微论方》有10种指纹形状及所主证候等,至今儿科临证沿用。宋代除设医官院外,还有其他医疗、慈善机构。安济坊,收留“家贫不能拯疗”者。保寿粹和馆,主要治疗宫廷人员疾病。养济院,供四方宾旅患者疗养之用福田院,用以收养老疾孤寡者。慈幼局,收养遗弃幼婴。漏泽园,救济贫葬。病囚院,给犯人提供医疗待遇。以法律规定医生职业道德,医疗事故的处理条例,有关保护婴童、饮食卫生和婚姻等方面的措施。如诸医违方诈疗疾病而取财物者,以盗论;庸医误伤致人死命者,绳之以法;若秽恶之物在食饮中,予以处罚。二、开设国家药局1069年政府推行王安石新法,药物购销由国家管理。1076年,开设第一所制作出售成药为主的官办药局—“太医局熟药所”,亦名“卖药所”。1114年后“熟药所”更名为“医药惠民局”,“修合药所”改称为“医药和剂局”。后改名为“太平惠民局”。药局制作和销售的成药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宜于保存和较为有效,深受欢迎。宋政府还曾设有专供帝王用药的“御药院”,专职药政的机构“尚药局”。元代设有“广惠司”为药政机构,其下设“回回药物院”。三、发展医学教育宋重视医药人才培养,医学教育比唐发展。北宋初,太常寺下设太医署(992年改称太医局)。1076年太医局从太常寺分离出,成为独立医学教育机构,“三舍法”推广到医学教育。1.体制:太医局设提举(校长)1人,判局(副校长)2人,规定判局由“知医事者为之”,每科设教授1人。1103年医学校置于国子监管辖之下,医学校第一次纳入国家官学系统。2.专业分科较细,学生数有增加大方脉、风科、小方脉、产科、眼科、疮肿、口齿兼咽喉、金镞兼书禁、疡肿兼折伤学生数从嘉祐五年(1060)120人到元丰元年为300人。3.课程除《素问》、《难经》、《诸病源候论》、《太平圣惠方》外,增加《神农本草经》、《千金要方》、《千金翼方》、《脉经》、《伤寒论》、《针灸甲乙经》、《龙木论》等。4.学校以择优原则建立“升舍”制度。按成绩把学生分成“外舍”、“内舍”、“上舍”三个等级,成绩合格,逐级递升,特优秀者可越级。考试形式公试和私试相结合,每月一次私试,每年一次公试。考试内容有详细规定。太医局为学生建立医疗档案,轮流为太学、武学、律学、算学、艺学等学生和各营将士治病。学校每年“比较”一次,分为上、中、下三等,成绩优秀者给予物质奖励。5.金代医学教育仿宋制,元代对医学教育相当重视,医学校有13科,后并为10科,出现了正骨科。元代注重对学生严格考核,对各级教师同样实行考核奖励制。第二节古医籍的整理与方书成就一、医籍的整理与刊行宋政府1057年设“校正医书局”,集中著名学者和医家如掌禹锡、林亿、高保衡、孙兆、秦宗古等,有计划地对历代医籍搜集、考证、校勘和整理,历10余年,仅对《素问》就“正谬误者六千余字,增注义者两千余条”。《伤寒论》研究蔚然成风,重要著述有韩祗和《伤寒微旨论》庞安时《伤寒总病论》朱肱《伤寒类证活人书》许叔微《注解伤寒百证歌》附《伤寒发微论》《伤寒九十论》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伤寒明理论等对《伤寒论》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对《伤寒论》的研究,可以归纳为以下三方面:(一)理法方药的阐发成无已《注解伤寒论》“以经解经“,对后世研究颇多启发。成氏《伤寒明理论·药方论》,首次依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古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医师资格证持证人

喜欢分享各种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6月26日上传了医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