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交流学习
主观题高分记忆
(中学)编著
粉
目录
第一部分综合素质
???????????????????????????????
1
第二部分教育知识与能力
17
第一章辨析题
???????????????????????????????
19
第二章简答题
???????????????????????????????
38
第三章材料分析题
????????????????????????????
73
第一部分综合素质
一、职业理念
职业理念是教师资格考试中学科目一材料分析题的必考知识点,通常会考查一道14分的材料分析题。题目会给出具体的教育教学情境,要求考生结合相关知识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评析。具体出题角度有三个——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考试时会随机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考查。
(一)教育观的角度
1.答题要点梳理
(1)素质教育的内涵
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提高国民素质)个性(个性发展)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两全(全体学生和全面发展)
3
(2)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口诀】学(学习者中心)习(教会学习)过(更重过程)人(关注人)
2.题目链接
记得一次语文课,我班一个男同学没有学习,而是在忙着写一封信。后来让细心的我发现了:满满两张纸,写得工工整整,字里行间情真意切,主要是向一位异性同学倾诉自己的烦恼、思念,以及不被理解和关注的痛苦心情。从中不难看出,初中的他在朦朦胧胧地暗恋着一位同学,正陷于无法自拔的情感泥潭中。难怪他上课心不在焉、闷闷不乐,成绩明显下滑。事后,我没有声张,假装糊涂,并替他保密。我多次找他谈心,及时引导他,并且上课经常找机会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思想工作,他如实说出了情况,并自觉承认了错误。我趁机引导他: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黄金时期,很多看法和想法还不成熟,等将来有了立足社会的本领,再考虑这些大问题也不迟。人不可能一辈子不做错事,但人生的关键只有几步,不能让同
4
样的错误重犯,后悔过去不如奋斗将来。他含着眼泪不住地点头,我了解此时他复杂的心情。无须太多的语言,老师给予他的尊重和信任比什么都重要。因此,他很感激我,从此他转变了:脸上重现了笑容,学习成绩也呈上升趋势。
问题:请结合材料,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我”的教育行为。
【粉笔提示】
题目要求考生从教育观的角度评析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考生需要运用教育观的答题理论来分析“我”的行为是否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或者是否体现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观。
【参考答案】
材料中“我”的行为是合理的,符合素质教育观的基本理念,值得全体教师学习。
首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材料中,面对班里男生遇到的问题,“我”主动帮助他走出困境,真正做到了关爱每一个学生。
其次,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品德和心理等方面的发展。材料中,“我”主动和该男生谈心,通过耐心的思想教育,最终使他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帮他解决了情感问题,做到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最后,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材料中,“我”关注到了该学生在青春期面
5
临的独特情感问题,并通过个别化的措施帮助他解决问题,最后使其走出了困境。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要关注班里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学生观的角度
1.答题要点梳理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的内涵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
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6
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口诀】两独(独特、独立意义)一发(发展)
2.题目链接
上课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是什么模样的呢?”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大象的鼻子喷的水可高了;有的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