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演讲人:
日期:
琵琶行知识点总结
目录
CONTENTS
诗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诗歌内容与结构分析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诗歌语言与修辞手法
诗歌主题与社会意义
《琵琶行》在文学史上的影响
01
诗作背景与作者简介
白居易生平及文学地位
文学地位
白居易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一个高峰,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文学作品
《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生平和文学成就
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享年74岁。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品贴近民生,语言通俗易懂,有“诗魔”之称。
《琵琶行》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琵琶行》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当时白居易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
创作缘由
诗歌影响
白居易在江州偶遇一位流落江湖的琵琶女,其精湛的技艺和沦落的身世触动了诗人的情感,于是创作了这首长篇叙事诗。
《琵琶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成为了白居易诗歌中的佳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历史时期
诗中反映了唐朝中期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特别是藩镇割据、宦官专权等政治腐败现象。
社会现象
通过琵琶女的悲惨遭遇,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世态炎凉,表达了诗人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文化背景
诗中描绘的琵琶演奏和歌妓生活,也反映了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和民间艺术的兴盛。
诗中所反映的历史时期与社会现象
02
诗歌内容与结构分析
全诗概述
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长篇叙事诗,通过琵琶女的演奏和人生经历,反映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主题思想
表达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
全诗概述及主题思想
全诗可划分为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章节划分
开头描绘江边的凄凉景象,引出琵琶女的演奏;发展部分通过琵琶女的演奏和自述,展现其高超技艺和不幸人生;高潮部分描写诗人与琵琶女的相遇和共鸣,表达对琵琶女的同情和对自己遭遇的感慨;结尾部分收束全诗,点明主题,留下深远余韵。
内容解读
章节划分与内容解读
叙事特点
全诗以琵琶女的演奏为线索,通过具体的人物和事件,展现封建社会的不合理现象。
抒情特点
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特点
诗人在叙事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感情和看法,对琵琶女的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对自己的遭遇也感到愤懑不平,抒情真挚而深沉。
01
02
03
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
琵琶女的技艺
琵琶女具有高超的音乐技艺,通过演奏琵琶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思绪,让人感受到她深深的内心世界。
琵琶女的身份
琵琶女是林风眠画作中的人物,原作是一个乐妓,属于歌妓的一种,身份低微。
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常常被描绘成美丽而哀怨的形象,身着华丽的衣裳,手持琵琶遮挡半边脸,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哀愁和无奈。
琵琶女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诗人自我形象在诗中的体现
诗人的情感共鸣
诗人通过描写琵琶女的形象和技艺,表达了自己对她的同情和共鸣,同时也揭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苦闷。
诗人的身世感慨
诗人的文学形象
诗人在诗中常常借助琵琶女的形象来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感叹自己与琵琶女有着相似的命运和遭遇。
诗人通过描写琵琶女的形象和故事,塑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学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形象。
船夫
在诗中,船夫是一个重要的陪衬人物,他的出现和琵琶女的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琵琶女的孤独和哀怨。
听众
诗中的听众是琵琶女演奏的接受者,他们的反应和表现也反映了琵琶女演奏的效果和影响力,同时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其他人物形象及其作用
04
诗歌语言与修辞手法
诗歌整体风格
白居易的《琵琶行》语言平易近人,通俗易懂,展现出诗人独特的语言风格。
流转匀称之美
全诗语言流转匀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富有韵律美和节奏感。
语言风格及流转匀称之美
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将琵琶演奏的声音比作珍珠落在玉盘里,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琵琶声的清脆悦耳。
形象化比喻
诗人通过比喻手法,将琵琶声与情感相融合,如“弦弦掩抑声声思”,表达了琵琶女内心的哀怨和思念。
情感化比喻
描绘琵琶演奏的比喻手法
化虚为实
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琵琶演奏的音乐形象化为具体的景物和情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音乐的魅力。
音乐与情感的融合
化虚为实,音乐形象的呈现
诗人在化虚为实的过程中,将音乐与情感紧密融合,使读者在欣赏音乐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琵琶女内心的喜怒哀乐。
01
02
05
诗歌主题与社会意义
01
官僚腐败
诗中通过琵琶女的悲惨经历,揭示了封建官僚腐败的现象,以及官僚们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