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docx

(统编版2024)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测试(学生版+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版2024)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测试

(满分:120分时间:12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致敬英雄人物,共筑强国梦想”专题学习活动,你所在的小组搜集了一些材料,请你完善。

1.以下是小组成员小科整理的一段资料,里面有一些字词拿不准请你判断。(共4分)

历史的星空,因为有众多英雄人物而更加光辉灿烂。“两弹元勋邓稼先,隐姓埋名28年,为了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鞠躬尽①(粹瘁),他的故事也许鲜为人知,但他的成果家喻户晓。革命烈士闻一多,作为学者和诗人,他沥尽心血钻研学问,热情澎湃创作诗歌;作为民主战士,他视死如归,慷②(慨概)淋漓地怒骂特务,以宝贵的生命践行了自己的信念……这样的光辉榜样引导我们务实、向善、求美,带领我们抵达更高的人生境界。

(1)语段中的两个加点字应该怎么读?请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

鲜为人知()热情澎湃()?

(2)语段中两个横线处应分别选用哪个字?请工整书写。(2分)

鞠躬尽①(粹瘁)慷②(慨概)淋漓

2.活动中,小文准备设置一个诗文互动环节,让同学们借助诗文来赞美科学家的优秀品质,请你帮他完善互动题板。(8分)

科学家精神互动题板

寻求新知

(1)?。[朱熹《观书有感(其一)》]

进取精神

(2)?。(王之涣《登鹳雀楼》)

乐业精神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十二章》)

志向坚定

(4)三军可夺帅也,。(《<论语>十二章》)

无私奉献

(5)?。(杜甫《春夜喜雨》)

3.致敬航天英雄,他们以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书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篇章。小组成员小语梳理了中国探月工程发展史,请你根据提示,将时间轴上的空缺信息补充完整。(4分)

2004年,名为“嫦娥工程”的中国探月工程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正式实施。2007年,嫦娥一号实现了绕月飞行,并传回了第一幅月面图像。2010年,嫦娥二号继续进行拓展任务,为探月工程第二步验证和试验新技术、新设备。2013年,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释放了玉兔号月球车,在月球表面进行勘测。2018年,嫦娥四号首次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揭开了月背的神秘面纱。2020年,嫦娥五号完成了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中国成为第三个实现月球采样返回的国家2024年,嫦娥六号携带月球背面月壤样品返回地球,实现世界首次月背采样返回。

4.小组成员小文搜集了一段与英雄有关的文字,中间几句的顺序有待推敲。请你重新排列出最恰当的顺序,使该段文字语意连贯。(3分)

2024年4月8日,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老科学家俞鸿儒、特教老师刘玲琍、社区干部孟二梅……他们共同书写了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什么是英雄?。。。……每一位凡人英雄都像小小灯火,长明不灭他们照亮自己,也照亮世界!

①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神坛上高不可攀的人物

②英雄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

③一个个发光发亮的名字,一段段让人红了眼眶的故事,一次次震撼人心的凡人壮举

④就像海燕能英勇地冲入暴风雨中展翅翱翔,英雄之伟大,正在其以平凡之身躯,成就不凡之事业

A.②①④③ B.③④①② C.①②④③ D.③①②④

5.小组成员小郑准备了以下两幅图片作为本次活动的备选背景图。请你帮他选择一张图片来烘托活动主题,并结合画面内容,简要说明理由。(4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8分)

(一)下面是小诗分享的学术大家钱锺书的故事,请你和大家一起阅读,完成6—9题。(17分)

“书虫”钱锺书

陈小娟

①钱锺书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化巨人。他的成就有来自天赋的因素,更是他勤奋苦读的结果。

②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是一位极其保守的儒家学者。在钱锺书出生前五年,清廷就已经废除了科举制度,但他仍希望他的子弟也像他自己一样能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所以钱锺书从识字开始就未脱离过正统的儒家教育。他后来回忆道:“余童时从先伯父与先君读书,经、史、‘古文’而外,有《唐诗三百首》,心焉好之。”据钱锺韩回忆说,当他们兄弟俩在东林小学读书时,每天下午放学后,父亲就要他们去他办公室自修或教读古文,等到在校学生晚餐后,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uangyi123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