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0年新版《儒林外史》知识梳理练习及答案
一、小说背景与主题思想
《儒林外史》是清代作家吴敬梓创作的一部现实主义长篇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50年,新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于2020年9月1日推出。全书共五十六回,以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中心思想,描绘了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生活和精神面貌。鲁迅称其为“讽刺之书”的典范,代表了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艺术高峰。
小说通过一系列相对独立的故事,展现了封建社会的广阔生活图景,揭露了科举制度的腐朽和封建道德的虚伪,同时歌颂了那些不慕荣利、坚守理想的士人形象。例如,书中的王冕被塑造成一位淡泊名利、追求自由与真理的理想人物,与周进、范进等腐儒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二、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1.周进与范进:腐儒的典型
周进和范进是《儒林外史》中最具代表性的腐儒形象。两人穷困潦倒,却将科举视为唯一的出路。周进六十多岁仍是童生,最终在商人的资助下捐了个监生,才得以进入科举考场。范进则因中举喜极而疯,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这些人物形象深刻反映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
2.马纯上与王玉辉:八股迷与礼教的牺牲品
马纯上是一个热衷科举、空耗终生的典型。他宣扬“举业二字,是从古及今人人必要做的”,最终成为精神世界荒芜的读书人。王玉辉则因封建礼教而陷入矛盾,其女儿为殉夫绝食,他却认为“这是青史上留名的事”,体现了礼教对人性的压迫。
3.匡超人:从淳朴到堕落
匡超人原本是一个孝顺、淳朴的农村少年,但在追求功名过程中逐渐堕落,变得薄情寡义、虚伪狡诈。这一人物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异化过程。
4.王冕:理想人格的象征
王冕是书中少有的正面典型。他蔑视功名富贵,追求自由与真理,展现了理想人格的光辉。他的形象寄托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
三、经典情节与讽刺手法
1.范进中举
范进因中举而喜极而疯,这一情节通过夸张手法深刻讽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范进在未中举前受尽白眼,中举后却备受追捧,揭示了世态炎凉。
2.周进撞号板
周进在贡院参观时因激动而撞号板,放声大哭。这一细节既表现了科举制度对士人的诱惑与摧残,也揭示了封建社会底层文人的悲惨命运。
3.匡超人堕落
匡超人从一个孝顺的少年逐渐变成虚伪狡诈的小人,这一过程通过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异化。
四、练习题及答案
1.填空题
《儒林外史》的作者是(吴敬梓),创作于(清代)。
书中塑造了周进、范进等腐儒形象,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的弊端。
王冕是书中少有的正面典型,他追求(自由与真理)。
2.简答题
简述《儒林外史》的主题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答案:小说以批判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为中心,揭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腐朽与黑暗,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同时,它歌颂了理想人格,为后人提供了精神指引。
分析范进这一人物形象及其在小说中的作用。
答案:范进是腐儒的典型,他痴迷于科举,最终因中举而发疯。这一形象揭示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并通过夸张手法增强了讽刺效果。
《儒林外史》通过塑造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和经典情节,深刻批判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虚伪与腐朽,展现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百态。新版书籍注释精当,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经典之作。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们不仅可以领略到其高超的讽刺艺术,还能反思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
2020年新版《儒林外史》知识梳理练习及答案
三、艺术特色与讽刺手法
1.语言风格
小说采用白话文,语言生动幽默、洗练传神。吴敬梓善于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通过细节描写和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例如,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情节,通过胡屠户的一巴掌和周围人的反应,既讽刺了范进的迂腐,又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社会的毒害。
2.人物塑造
书中人物并非完人,而是具有鲜明个性的“小人物”或“丑人”。作者通过夸张和对比,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例如,周进与范进的腐儒形象,马纯上的迂腐与热情,王玉辉的礼教冲突,都展现了科举制度对人性的异化。
3.结构安排
小说采用“连环短篇”式结构,各回之间既有联系,又相对独立。这种结构使小说在保持整体性的同时,也展现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例如,从周进、范进的科举经历,到马纯上、王玉辉的礼教矛盾,再到匡超人的堕落,小说通过一系列故事,展现了科举制度对士人和社会的深远影响。
六、新版特色与阅读建议
2020年新版《儒林外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校注精当,注释内容详尽,方便读者理解书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和社会背景。同时,新版在排版和装帧上也进行了优化,提升了阅读体验。
阅读建议
1.关注人物命运与性格变化:通过周进、范进、匡超人等人物的经历,体会科举制度对士人命运的深刻影响。
2.品味讽刺手法:注意书中夸张、对比等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3.思考现实意义:结合现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