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河北省邢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政治试题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4,选择性必修1。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杭州第”届亚洲运动会会徽“潮涌”(如下图)的主体图形由六个关键元素组成:扇面、钱塘江、钱江潮头、赛道、互联网符号和太阳图形。其中钱江潮头展现了江水波涛汹涌的场景,象征着澎湃的活力和运动的精神;扇面反映了江南人文意蕴,传达了杭州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这一设计()
①发挥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赋予了会徽特定的精神内涵
②以意识活动的自觉选择性为基础,展现了杭州山水之城的魅力
③从杭州城市的实际出发,真实再现了杭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
④尊重艺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实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杭州第19届亚运会会徽的设计发挥了意识活动的能动创造性,赋予了会徽特定的精神内涵,尊重了艺术创新的客观规律,实现了作品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会徽的设计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是对杭州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的能动的反映,不一定是真实的反映,②③排除。故本题选B。
2.2023年7月,京津冀党政主要领导座谈会要求,京津冀三省市共同抓好任务落实,推动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区域整体活力,携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提出上述要求是基于()
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
②部分影响整体,局部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
③遵循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C
【解析】①:整体由部分构成,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而不是整体功能存在于各个部分之中,①说法错误。②③: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发挥各自优势,深化区域分工合作,促进各类要素资源优化配置,激发区域整体活力,携手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说明部分影响整体,局部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体的发展,因此,遵循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向,使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②③正确。④: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在一定条件下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并且材料不涉及关键部分,④说法不准确且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C。
3.下列俗语与漫画《推》蕴含的哲理完全一致的是()
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②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④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漫画《推》中的问题在相互推诿中不断放大,说明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要控制量变,要防微杜渐。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强调客观环境对人有很大影响,体现了联系的观点,①不符合题意。②:“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比喻一件大事只差最后的一点力量而没有完成,强调要持之以恒,注重量的积累,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这与漫画主旨不符,②排除。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意思是细小的蚁洞可以使千里堤防溃决。比喻微小的隐患会酿成大的灾难或损失,反映量变会引起质变,要控制量变,要防微杜渐,③符合题意。④:“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意思是人的恶行如果不积累,就不会遭到杀身之祸,说明量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要控制量变,要防微杜渐,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4.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非常稻》一书的序言中写道,“道可道,无恒道”,即每种杂交水稻都要扎根于它独特的生存环境,没有一成不变永不言败的水稻种子,必须通变求新来适应新环境,“稻”(道)永远在变化中。这说明()
①对水稻生长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条件性
②真理与谬误没有明确的界限,往往相伴而行
③真理具有客观性和具体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④杂交水稻研究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解析】①④:每种杂交水稻都要扎根于它独特的生存环境,没有一成不变永不言败的水稻种子,必须通变求新来适应新环境,“稻”(道)永远在变化中,这说明对水稻生长规律的真理性认识具有条件性,杂交水稻研究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①④符合题意。②: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随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 2024-2025学年湖北省云学联盟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docx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临湘市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
- 2024-2025学年湖南省岳阳市云溪区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BEST合作体”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吉林省友好学校第78届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联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八校高一上学期12月学情检测化学试题.docx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化学试题.docx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化学试题.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