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1.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2.了解中国古代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3.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学习目标

1.从时空观念角度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演变,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2.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主要特点。3.从史料实证角度了解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认识到封建时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由政府实施,宋朝后宗族、慈善组织的作用逐渐增大。学科素养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1.战国时期: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2.秦朝:实行___________制度,包括一般百姓的户籍,还有宗亲贵族的宗室籍、官吏的宦籍、商贾的市籍等。分类登记

3.汉朝:________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成了封建国家的“____________”。政府为掌握人口数,也会定期进行___________。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4.隋朝:命州县官“__________”,将人口体貌与户籍登记相比较,重新核定户籍,严防不实。丞相编户齐民人口调查大索貌阅

5.唐朝:唐承隋制,管理更严,户籍三年一造。6.宋朝:户籍分为________与________。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7.元朝:户口类型比较复杂,按________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站户等,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主户客户职业

8.明朝(1)继承了元朝以职业定户籍的做法,户籍分民籍、军籍、________等。(2)明朝户籍册称“黄册”,以_________为基础,每里一册,详列各户人口、田土、房屋。匠籍里甲制

9.清朝(1)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但由于政府赋役越来越倾向于向土地摊派,户籍管理相对松弛。(2)到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____________后,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乾隆年间,朝廷谕令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只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摊丁入亩

二、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基层组织:从秦汉到明清,________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1)秦汉时期:县下设乡和里。乡设________,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________。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县三老里正

(2)唐朝: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3)明朝:实行________,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里甲制

2.社会治理(1)秦汉时期:________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2)唐朝:________制度,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3)北宋:王安石实施________。什伍邻保保甲制

(4)明朝:王守仁任南赣巡抚时推行__________,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开列各户姓名,由十家轮流收掌,每日沿门按牌察看动静,发现有面生可疑之人,就向官府举报。(5)清初:实行_________,后来改而推行编制严密的保甲制:从城市到农村,以十户为牌,设牌长;十牌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至此,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________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________合一。十家牌法里甲制乡里制保甲制

三、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1.社会救济(1)背景:古代社会________水平低,每逢自然灾害发生时,人民生活缺少保障。(2)主体:是掌握大量资源的________,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生产力政府

(3)措施①汉朝:建立________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②隋唐时期: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官仓救大灾,义仓防小灾。(4)意义: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常平仓

2.优抚政策(1)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________,以示尊重。(2)唐朝及以后: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鸠杖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