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系列智能弦式数码钢筋应力计
使用说明书
欢迎使用长沙金码高科技实业有限公司的产品!您拥有金码传感器及其检测设备的
同时就标志着您掌握了最先进的工程检测手段和享有本公司的优质服务,使用本产品之
前请详细阅读本说明书或来电垂询,谢谢!
一、用途
广泛应用于建筑、铁路、交通、水电、大坝等工程领域的混凝土结构的应力测量,
分了解被测构件的受力状态。
二、特点
.采用振弦理论设计制造,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高稳定性的优点,适于长期观测。
.应力计内置智能芯片,全数字检测,信号长距离传输不失真,抗干扰能力强。
.应力计内置存贮芯片,具有智能记忆功能,出厂时将传感器型号、编号、标定系数等
参数永久存贮在传感器中,并可保存次您所需的测量参数,如测量时间、测点温度(温
度型)、绝对应变值、相对应力值、零点参数及温度修正值等。
此功能为我公司产品独有。对大量埋设传感器的工程,此功能能防止因测试线线头
被剪断或因测试线编号丢失,致使传感器无法使用的现象,保证工程监控长期顺利的
实施。
.绝缘性能良好,防水耐用。
.根据被测钢筋的直径可为用户订做相应型号之应力计。
.采用脉冲激振方式激振,测试速度快。
.配备本公司振弦测试仪即可直接显示应力值(),也可显示振弦频率(),测量直观、
简便、快捷。
.配接本公司自动集线箱可实现无人职守测量。
.配备本公司多通道弦式动态信号检测分析仪可测量结构体的动力参数,如:自振频率、
阻力系数、动力系数、振型等。
.应力计内置温度传感器可直接测量测点温度(温度型),并对应力值进行温度修正。
.该系列传感器可与本公司一至六弦正弦检测仪配套使用。
三、主要性能指标
品名型号安装量程灵敏度直径
(、、)对接±¢
(、、)对接±¢
(、、)对接±¢
弦式数码钢
(、、)对接±¢
筋应力计
(、、)对接±¢
(、、)对接±¢
(、、)对接±¢
温度型产品温度参数
电压输内置-℃℃℃
四、连接仪表
.连线说明:本产品采用四芯加强屏蔽线,各色芯线对应信号为①红线—地;②黄线—
频率输入;③蓝线—数字信号通讯;④绿线—电源
.连线方法说明:
①直接连接:综合测试仪配备传感器连接插口(),对于配备插头的应变计可直接插入仪
表测量。
注:应变计可焊接插头,连接方法为红线
黄线蓝线绿线(数字对应插头上标识的数字)
②夹线连接:综合测试仪配备连接线,可将连接线与应变计用夹子将颜色相同的线一一
对应连接(、红红、黄黄、蓝蓝、绿绿)
③接线箱连接:将应变计四根导线对应连接于接线箱的输入端,连接方法为(红线黄
线蓝线绿线
.测量操作详见综合测试仪使用说明书。
五、使用与安装
.根据结构要求选定测试点;
安装示意图如下:
.将应力计平行结构应力方向安装;
.采用细匝丝将应变计捆绑在结构钢筋上,细匝丝捆绑位置应在应力计受力两端或者将
结构钢筋按相应长度锯断,然后将应力计两端焊接在结构钢筋上,焊接时应将应力
计传感器部分(中间段)浸泡在水中,以免过热损坏应力计。
.测试导线沿结构钢筋引出;
注意:应力计与测试导线应避开混凝土导振力方向,以免导振时使应力计方向改变或将
测试导线损坏。
.登记好每个测试点安装的应力计编号,并保存好记录资料。
.绝缘性能良好,防水耐用。
.根据测试要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湖南卷)2017高考语文满分作文 人生也有节气不分版本.pdf
- (样本)焙烧炉岗位安全操作规程(1).pdf
- (整理)—基础防雷接地隐蔽记录.pdf
- (示例)优秀共青团员审批表.pdf
- (湘教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册Unit7Isthisanorange.pdf
- (精品)碎片化学习英语速成”最强招(零基础英语).pdf
- (整理)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pdf
- (统考版)2021届高考英语二轮复习 备考小题提升精练19 七选五之代词指代型(含解析)统考版.pdf
- (更新版)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公共关系实务(公共关系学)》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pdf
-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海底两万里》 (2).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