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农民一姐”石玉莲:把科技“种”在希望的田野上
江西农业大学对石玉莲来说像一把钥匙,为她打开了一个更大的世界。在家乡,大家用的是传统农耕方法,种田要先育秧再插秧,一人一天最多只能插一亩。而在这里,她不但了解到水稻免耕直播栽培技术能在十分钟内就插完一亩秧,还经常看到各种先进科技应用结出的累累硕果。于是,她每天如饥似渴地吮吸着知识的甘霖,还时常结合自己创业的失败经历认真请教老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石玉莲萌生利用科技种田创业的念头。
这些冷嘲热讽,石玉莲听了却不气不恼。她知道相比之下,成绩比解释更有说服力。像照顾孩子那样,她每天观察、记录水稻的生长情况,遇到问题及时联系老师和同学,解决一个个技术难题。
10月底,试种的水稻到了开镰收割的时候,石玉莲特意邀请乡亲们前来见证。“1180斤,她在荒田里种的,产量竟然比在良田里种的高出近200斤!”乡亲们一脸不可思议地说,“草里种出稻子,这太神奇了吧,施了什么魔法吗?”
面对乡亲们的疑惑,尝到科技甜头的石玉莲像极了负责的老师,认认真真地答疑解惑:“我用的是水稻直播技术,它不需要翻耕犁耙,只要把已经催芽露白的水稻种子直接播种到田里……这种种植技术可以大幅度减轻水稻生产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实现水稻栽培技术轻简化发展,达到节本增收的效果。”
话还没说完,乡亲们就流露出羡慕的神情。可当石玉莲鼓励他们尝试靠科技种田时,个个却都持观望态度。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只好带动自家亲戚试用新技术,并倡议组建水稻专业合作社,由自己全程进行技术指导。
荒田丰收令石玉莲的“折腾”劲又上来了,她决定扩大种植规模。说来也巧,正当她为扩种水稻的资金而发愁时,国家为服务“三农”送来一波福利——“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试点先行,她成功拿到30万元贷款,解了资金短缺的困局。
雨天,石玉莲开展知识讲座,从选种、催芽,到直播种植要点、农药配方比例,她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村民。晴天,她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手把手地教大家实地操作。此外,石玉莲还经常自掏腰包买农药、石灰、除草剂等赠送给村民;专门买了自动催芽机免费为村民的种子催芽;亲自去谈团购价、优惠价,再垫资把化肥农药拉到田间让大家用……
在石玉莲的推动下,合作社里的所有农民都采用了水稻科学施药、测土配方施肥、“三控施肥”、免耕直播等种植新技术,每亩增收300多元。村民杜龙峰作为社里的一员,对科技兴农深有感触:“以前种田只能靠自己的经验和天时,现在种田能依靠合作社和高科技,心里踏实多了!”
良好的效益带动更多村民加入合作社,水稻的种植面积也随之扩大,有5000多亩。石玉莲信心更强、干劲更足了。她多次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技术和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还出村跨县种植水稻1800多亩,全部实行无人机喷洒农药。“我们的稻田,从种到收基本上是机械化,喷药用上了无人机。我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也成了‘飞手(无人机操作人员),一个人可以管1000多亩田。”石玉莲自豪地说道。
在石玉莲的带动下,村民也种上了甘蔗、西瓜、玉米等经济作物,人均增收5000多元。61岁的村民陈茶英感激涕零地说:“从播种到丰收,甚至日常生活,石书记都无私地帮助我们。我们都信任她,愿意跟着她干!”
作为南下村党支部副书记,石玉莲始终坚守为民初心。在做好产业发展的同时,她还热心公益、积极调解邻里纠纷,带领村里20余位妇女成立巾帼志愿服务队,帮助村里的單身母亲、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等,认真记录他们的困难和诉求,做到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答复,总想着在为民解忧的路上多做一点。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石玉莲便迫不及待地回到南下村,和大家分享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思想。令她没想到的是,许多村民都不约而同聚集在村口,迎接她的归来。见到她,大家立刻围了上来,争先恐后地问:“石书记,你快说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咱们农村有哪些好政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别急,别急,报告一字一句都是精华,我用小本子记下来了……”田埂上,石玉莲耐心地用村民听得懂、能领会、可落实的语言宣讲着党的二十大精神,回答着一个个问题。人群中不时地传出阵阵爽朗的笑声。村民陈林激动地说:“宣讲得真好,我们听了石书记从北京带来的好消息,就像是吃了一颗定心丸。”看着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石玉莲赶路的疲惫一扫而光,笑着说出自己的心声:“我将继续做一名爱‘折腾的‘新农人,带领大家种好田、多产粮、多产果,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作为基层干部,石玉莲将使命记在心头,把脚印留在田间,以一股攀登的闯劲用科技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让种田这个“泥饭碗”变成“金饭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