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305_T 264-2023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规范.docx

DB3305_T 264-2023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EQ\*jc3\*hps21\o\al(\s\up18(ICS13),CCSZ)6.EQ\*jc3\*hps21\o\al(\s\up18(06),0)0.303305

浙江省湖州市地方标准

DB3305/T264—2023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规范

EvaluationSpecificationsfordomesticwasteclassificationwork

2023-05-19发布2023-05-20实施

湖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3305/T264—2023

I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评价原则 1

4.1指标可读性 1

4.2指标开放性 1

5评价指标 1

5.1指标体系 1

5.2评定标准 1

6管理体制 2

6.1建章立制 2

6.2考评措施 2

6.3保障措施 3

6.4应急措施 3

7分类体系 3

7.1源头减量 3

7.2分类标准 4

7.3分类投放 4

7.4分类收运 5

7.5分类处理 5

7.6资源回收 6

8宣传动员 6

8.1组织动员 6

8.2宣传引导 7

8.3学校教育 7

9公众认可 7

附录A表(规范性)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评分细则 8

DB3305/T264—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为首次发布。

本文件由湖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湖州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中心、浙江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曹胜杰、蒋涛、卢彬斌、周继姣、季斌、蒋江琦、李欲如、管忠卫、史东彦、罗涛、常舰。

DB3305/T264—2023

1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的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以及评分细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湖州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其他地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无术语和定义。

4评价原则

4.1指标可读性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的特征指标应选择含义明确易懂、量纲物理意义明确、不需经太复杂计算的指标。

4.2指标开放性

在大框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可根据评价区域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评价指标体系。

5评价指标

5.1指标体系

5.1.1应根据评价区域范围内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际情况,从管理体制、分类体系、宣传动员、公众认可等四个部分综合分析评价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5.1.2管理体制部分包括建章立制、考评措施、保障措施、应急措施等4个方面18项指标。

5.1.3分类体系部分包括源头减量、分类标准、分类投放、分类收运、分类处理、资源回收等6个方面29项指标。

5.1.4宣传动员部分包括组织动员、宣传引导、学校教育等3个方面11项指标。

5.1.5公众认可部分包括知晓率、参与率、支持度、信心度、满意度等5项指标。

5.2评定标准

5.2.1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指标的具体评分细则见附录A。评定标准为满足或不满足,满足则获得该项指标分值,不满足则不得分或扣去相应分值。

5.2.2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总评分由所有指标得分累加求和计算得出,计算过程统一保留1位小数。

5.2.3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评价总评分分值应达到85分及以上;总评分分值越高,则说明评价结果越好。

DB3305/T264—2023

2

6管理体制

6.1建章立制

6.1.1规划引领

市本级、县级应根据当地人口规模、生活垃圾产生量、处理能力等情况,分别编制完善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规划,明确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设施以及再生资源回收网点、分拣中心、交易市场的布局、规模和标准。

6.1.2规范标准

宜配套发布例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配置、生活垃圾分拣中心设置、园林绿化

文档评论(0)

S.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