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13-
西藏昌都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语文下学期入学考试试题
卷面150分,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死亡哲学区分于西方死亡哲学的第一个显著特征在于它特别留意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与海德格尔和尼采等西方哲学家突出地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不同,中国哲学家比较留意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曾先后提出过“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等著名的死亡哲学命题。
诚然,孔子也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他不仅发出过“逝者如斯”的感慨,而且还有“死生有命”的说法。然而,他更为关注的是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也正由于如此,他才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强调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人为什么应当为了“成仁”而不惜“杀身”呢?这是由于,在孔子看来,惟有“仁”这个范畴才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才使人成其为人,使君子成其为君子。他在《论语》中反复强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就是想告知人们,离开了“仁”讲“修身”,只是徒讲形式而已,其结果不是不得要领,就是培育出“小人儒”或“伪君子”。而这归根到底又是由于惟有“仁”这种美德才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孔子的“仁”,依据朱熹的说法,内蕴着两个层面:一为“忠”,二为“恕”。曾子所谓“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即是谓此。但是,孔子所谓“忠”,无非是“尽己为人”,所谓“恕”无非是“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此,在孔子这里,“人”确定不是克尔凯廓尔的“孤独个体”,而是一种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主体,自我与他我的关系因而也不是那种“我-他”关系,而是一种“我-你”关系。其实,孔子讲“仁者,爱人”,所强调的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不难看出,孔子所赏识的这种不计较个人利害得失乃至身家性命的仁者风骨正是基于他对人生和死亡的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的深刻体悟之上的。
与孔子讲“杀身成仁”不同,孟子则强调“舍生取义”。孟子并不轻生,他强调说:“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在《离娄章句下》中更进一步强调说:“可以死,可以不死,死伤勇”,以为在可以不死的状况下随便死去便有失“大勇”。在他看来,人之欲求生,一如口之欲求美味、目之欲求美色、耳之欲求好听的声音、鼻子欲求芳香的气味、四肢欲求舒适安逸的环境一样,都是人之本性之所好,无可非议。问题在于:在人的欲求对象中,到底有无高于“生”的东西。孟子认为,义就是高于“生”的东西,是比生更值得欲求的东西。也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观点,他提出了“舍生取义”的死亡哲学命题,这样,孟子就把“义”提升到了生死选择至上标准和唯一准绳的高度。
孟子的“舍生取义”虽然有别于孔子的“杀身成仁”,但不是同后者相对立的东西。“义”,从字面上看来,虽然无非是礼仪、适宜、道理诸义,但在孟子这里所要表达的却是“仁”的一个更深层面的内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死亡哲学和西方死亡哲学的不同点就在于是否留意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
B.孔子关注死亡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社会价值取向,因此提出了“杀身成仁”这一死亡哲学命题。
C.孟子的“舍生取义”和孔子的“杀身成仁”是不同的观点,但二者在本质上有相同的地方。
D.孔子把“仁”的内涵分为“忠”“恕”,充分地表达了“人”的本质规定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对比论证方法,确定了孔孟的观点,含蓄地否定了某些西方哲学家强调死亡的个体性或本己性的观点。
B.文章认为孔子和孟子都重视死亡的价值,都特别关注死亡的社会性和社会价值取向,都认为有高于生命自身价值的社会价值存在。
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了“仁”和“义”这两个标准,彰显了儒家有关的死亡哲学的立场。
D.文章结构清楚,接受“总——分——总”的结构,先阐明中心论点,然后逐层分析,最终总结了孔孟观点的异同。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假如离开了“仁”讲“修身”,其结果可能是培育出“小人儒”或“伪君子”,由于“仁”这种美德才充分地表达了作为人的本质规定性的人的社会属性。
B.死亡假如脱离了“杀身成仁”与“舍生取义”的标准,而强调死亡的自然属性,那么它就是没有价值的。
C.依据孟子的观点,人在可以不死的状况下随便死去,是不行取的,由于人的求生欲望是人之常情;当人面临某些生死选择的时候,就要把“义”作为标准。
D.死亡哲学是很简单的问题,东西方对此都有所探讨,而探讨此问题有利于人们对生命的生疏与理解。
(二)有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九年级物理全册第十七章从指南针到磁浮列车17.1磁是什么作业含解析新版沪科版.doc
- 四川省雅安市2024_2025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小学语文经典美文把握今天.doc
- 四川省雅安市2024届高三地理第三次诊断试题含解析.doc
- 山东省济南德润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小学语文经典美文思念你却无言.doc
- 江西逝江市都昌蔡岭慈济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5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 山东省淄博市沂源县第二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doc
- 九年级物理全册19.3安全用电习题2新版新人教版.doc
- 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202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七次周考试题.doc
- 小学社会实践社区资源社会服务体验活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地理知识教学中融入高中信息技术编程思维的实践探索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政治辩证唯物主义教学中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古典音乐与历史文化关联教学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生物课上的生态系统平衡与物种多样性保护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地理信息系统在自然灾害防范中的应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A1467-相关适用标准和技术要求.pptx
- 金融学中的风险管理模型构建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物理磁场教学中虚拟实验的实践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生物政治知识启蒙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最近下载
- 食物经济学教学课件.pptx VIP
- 模型19费马点最值模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光伏项目工程量清单及报价格式.pdf VIP
- 专题03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中的最值模型-费马点模型(原卷版+解析).docx VIP
- 基于信号通路的中药治疗乳腺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pdf VIP
- 《阀盖加工工艺及钻孔夹具设计说明书》.doc
- 2024_2025三年高考英语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阅读理解应用文.docx VIP
- 三年高考2024-2025高考英语真题分项汇编阅读理解说明类含解析.pdf VIP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空调》 课件 6.4 空调通风和加热系统-4通风系统典型结构.pptx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含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