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正反定型不符O型红细胞获类B抗原的报告
一、病例概述
1.1.患者基本信息
(1)患者男性,30岁,因急性腹痛入院。患者既往体健,无重大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患者于入院前2小时出现剧烈腹痛,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患者自诉腹痛为持续性,位于上腹部,呈阵发性加剧。患者无发热、黄疸、尿色深等症状。患者为某工厂工人,工作环境较为嘈杂,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以辛辣、油腻食物为主。
(2)患者在当地医院就诊,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经对症处理后,腹痛症状有所缓解。为进一步明确诊断,患者转至我院。入院时患者精神状态良好,面色略显苍白,心率90次/分钟,血压120/80毫米汞柱,体温37.5摄氏度。腹部检查: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正常。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5×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75,血红蛋白120g/L,血小板计数300×10^9/L。
(3)患者入院后,我们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并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初步诊断为急性胃炎。为进一步明确病因,我们对其进行了胃镜检查,结果显示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未见明显溃疡或出血点。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检查结果,我们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2.2.病史采集
(1)患者在病史采集过程中详细描述了腹痛的起病时间和性质。患者表示腹痛起始于入院前约2小时,为突发性剧烈疼痛,呈持续性,并在活动后加剧。疼痛部位主要集中在上腹部,并向腰背部放射。患者自诉疼痛难以忍受,影响睡眠和日常活动。
(2)在询问饮食和生活方式时,患者表示近一段时间内饮食无特殊变化,但近期有食用辛辣、油腻食物的习惯。此外,患者承认由于工作原因,睡眠时间不规律,经常熬夜,且缺乏运动。患者还提到,腹痛发生前无明显的诱因,如过度劳累、情绪波动或受凉。
(3)患者在病史采集中还提及,腹痛发生的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主要为胃内容物。患者表示呕吐物中未观察到血迹,但呕吐感较为强烈。患者否认有腹泻、便秘、发热、黄疸等症状。此外,患者既往无类似腹痛发作史,家族中亦无相关疾病病史。在询问过敏史时,患者否认对任何药物或食物过敏。
3.3.体格检查
(1)患者神志清醒,精神状态良好,面色略显苍白,但无明显的痛苦表情。生命体征方面,患者的心率为90次/分钟,稍快于正常范围,血压为120/80毫米汞柱,体温为37.5摄氏度,体温略高于正常值。呼吸平稳,频率18次/分钟。
(2)体格检查中,患者的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心率规整,心律齐。腹部检查时,患者上腹部有明显的压痛点,压痛范围不大,但患者主诉疼痛感明显。腹部柔软,无肌紧张,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肿大,肠鸣音正常,无明显减弱或消失。
(3)在神经系统检查中,患者神志清楚,言语表达流利,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四肢活动自如,肌力正常,肌张力适中。皮肤无黄染,无瘀斑,无水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综合患者的体格检查结果,初步判断患者可能存在消化系统疾病,需进一步检查以明确诊断。
二、实验室检查
1.1.血常规
(1)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0.5×10^9/L,略高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其中,中性粒细胞比例占0.75,表明患者体内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血红蛋白水平为120g/L,处于正常范围内,提示患者贫血情况不明显。血小板计数为300×10^9/L,正常范围内。
(2)血常规检查还显示,患者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和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患者血液携氧能力正常。同时,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均处于正常范围,表明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大小分布较为均匀。
(3)在血常规检查中,患者血清电解质、血糖、血脂等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提示患者内分泌系统及代谢功能正常。此外,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检查结果亦无异常,排除了其他系统疾病的可能性。综合血常规检查结果,为患者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2.2.血型鉴定
(1)患者在入院后接受了血型鉴定检查。首先,通过正向定型试验,患者的红细胞与抗A、抗B试剂反应,结果显示红细胞表面存在A和B两种抗原,符合AB型血的特征。随后,进行反向定型试验,患者的血清与A、B型标准红细胞均无凝集反应,表明患者血清中不存在抗A和抗B抗体。
(2)然而,在进一步的交叉配血试验中,发现患者的O型红细胞与B型血清发生凝集反应,而与A型血清无凝集反应。这表明患者的红细胞表面存在与B型血清反应的抗原,但与A型血清不反应。进一步的抗体筛选试验显示,患者血清中存在抗B抗体,但无抗A抗体。
(3)结合正向定型、反向定型和交叉配血试验的结果,患者最终被诊断为O型血,但由于红细胞表面存在类似B抗原的物质,导致在交叉配血中出现异常。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