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课件--2025届高三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1.选官制度(科举制)2.中央官制(三省六部制)3.赋税制度(租庸调、两税法)九品中正制(曹魏)三省制(魏晋南北朝)租调制(魏晋时期)

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9全国Ⅲ卷·25·儒家思想对宗教思想的影响全国Ⅰ卷·26·唐代文化海南·五代科举制江苏·唐代科举制上海·隋唐科举制2020全国Ⅲ卷·26·唐代书法艺术全国Ⅰ卷·26·唐代美术全国Ⅱ卷·26·唐代敦煌壁画浙江·隋唐三省六部制天津·唐地方治理2021全国甲卷·45·孝文帝改革全国乙卷·25·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全国乙卷·47·孝文帝改革山东·经济重心广东·安史之乱湖南·官吏俸禄、土地制度江苏·3·唐科举制天津·3·唐三省六部制湖南·3·土地制度北京·2·唐三省六部制2022全国甲卷·25·西晋到唐地方行政体制演变全国乙卷·26·唐朝书法广东·3·隋唐三省六部制湖南·3·隋唐选官制度山东·16·隋代行政区划浙江·5·唐三省六部制2023全国乙卷·26·唐诗全国新课标卷·27·唐人李元谅广东·4·唐朝藩镇影响湖北3·唐太宗边疆政策河北3·官营、私营手工业的差别山东3.汉代与隋京畿范围考情分析阶段特征夯实基础高考真题链接选必

1、三省六部制发展历程魏晋南北朝尚书省与中书省、门下省成为三省,。隋文帝正式确立唐朝:完备唐太宗扩大任用宰相的范围,设立政事堂,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一体化趋势职能三省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分工处理各项具体政务特点体系完整、分工明确、相互制约、相权三分、协商政务,减少失误、实质皇权不断加强的产物,是“皇权专制下的民主”影响①三省六部制的确立,使得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②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③标志着中央行政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选必一第1课)创新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

【探究思考】与三公九卿制相比,从体制和观念的角度分析三省六部制的进步性。进步性:体制:观念:探究·知识拓展材料:我们只论汉、唐两代官名之改革,便见中国政治史上政治意识之绝大进步。汉代九卿,就名义论,只是办理皇室内廷事的家务官;唐代始正式有六部尚书,显然成为管理国家政务的机构,不像汉代只是皇帝的侍从。此为中国政治史上一大进步。无论从体制讲,从观念讲,都大大进步了。————钱穆《中国历史政治得失》①三公九卿制仍带有浓厚的皇家色彩,②三省六部制是正式国家机构①三公九卿制下将国家视为皇帝的私天下。

②三省六部制下带有天下为公的色彩。家国一体→家国相分领袖制→委员制古代政治制度成熟1.从职能上看,皇帝家务已抽离,三省和六部分工明确,六部设置此后未再改变。2.从行政程序上看,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既明确分工,又互相牵制,有助于降低决策失误的风险。

7.下图为唐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该图说明唐代告身()①由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共同草拟②在皇帝画可同意后交门下省审议③最终由尚书省的官员签署并颁下④可体现三省相互牵制又分工配合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唐朝自太宗时起,有了以他官为宰相的记载。一些官员以“参议朝政”“参知政事”等名号预宰相事;一些元老重臣则以“平章事”或“同三品”等名号参与决策。唐代的宰相是一个集体,宰相议政办公的地方就是政事堂。政事堂的设立,反映了()A.相权有所分散B.官僚政治趋向贵族化C.“外朝”参议要政D.政治决策走向透明开放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9.845年,唐武宗发布敕书,“汉、魏已(以)来,朝廷大政,必下公卿详议,博求理道,以尽群情”,此后事关礼法,“令本司申尚书都省,下礼官参议”。这表明唐武宗()A.强调顺承前制 B.反对改制创新C.意在削弱藩镇 D.丧失决策大权10.有学者认为,唐代前期中央各级行政机关以及地方诸道州府,行政上皆承受于尚书省。“有事皆申尚书省取裁闻奏,不能径奏君相;诏令制敕亦必先下尚书省详定,然后下百司。”由此可见,尚书省()A.剥夺中书与门下省的权力B.拥有起草诏令制敕的职权C.阻隔皇帝与各州府的联系D.成为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一审时空和设问二提主旨关键词三用排除三原则四比选项定答案

2、地方:朝代地方治理(强化中央集权)隋废郡,实行州、县二级制唐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