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3/49
装配式钢筋砼简支T型梁桥设计毕业论文
一、目的
桥梁结构课程设计是桥梁工程实践环节课,通过课程设计,切实掌握《桥梁工程》的主要理论知识,对中、小型桥梁的构造原理和设计计算方法有进一步的理解,培养设计动手能力,对桥涵设计规的运用更加熟练,能独立完成钢筋混凝土梁桥设计,提高计算机绘图的能力。并为毕业设计以与今后专业工作中奠定必要基础。
二、要求
在二周的时间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完成《任务书》中的全部容,要求构造要合理,计算要正确,主梁钢筋布置图要满足要求。
三、课题与设计资料
(一)课题:装配式钢筋砼简支T型梁桥设计,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桥设计
(二)设计资料
1、装配式钢筋砼简支T型梁桥设计,钢筋混凝土空心板设计
(1)桥面净空(自行确定,二车道或三车道,有人行道或无人行道)比如净—7+2×1.0m人行道
(2)设计荷载
4/49
(单学号)—公路-Ⅱ级,人群荷载标准值3kN/m2
(双学号)—公路-Ⅰ级,人群荷载标准值3.5kN/m2(3)主梁与板的跨径和全长
T梁:标准跨度lb=16m(学号尾数1)、17m(学号尾数2)、18m(学号尾数3)、19m(学号尾数4、9)、21m(学号尾数5、0)
计算跨径l=15.5、16.5、17.5、18.5、20.5m
主梁全长l=15.96、16.96、17.96、18.96、20.96m
全
空心板:标准跨度lb=9m(学号尾数6)、10m(学号尾数7)、11m(学号尾数8)
计算跨径l=8.6、9.6、10.6m
板全长l=8.96、9.96、10.96m
全
(4)材料
钢筋:主钢筋采用HRB335,其它用钢筋采用R235。混凝土:(单学号)C30
(双学号)C40
(5)裂缝宽度限值:Ⅱ类环境(允许裂缝宽度0.20mm)。
(6)设计依据
①《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D60-2004)
②《公路钢筋砼与预应力砼桥涵设计规》(JTGD62-2004)
(7)参考资料:
《桥梁工程》教材
《桥梁计算示例集—混凝土简支梁(板)桥》,易建国主编,人民交
5/49
通,。
《结构设计原理》等
四、设计容与要求
设计计算容包括:
1.截面尺寸拟定
2.行车道板的计算;3.主梁的计算。
4.横梁的计算
本设计要求编制计算说明书一份,绘制主梁钢筋图一(A3图幅)
五、容要求
第一部分:行车道板的计算
(一)计算图式
考虑到主梁翼缘板在接缝处沿纵向全长设置连接钢筋故,行车道板可按两端固结和中间铰接的板计算。
(二)恒载与其力
(三)活载与其力
(四)截面设计、配筋与强度验算
第二部分:主梁的计算
(一)主梁的荷载横向分布系数
1跨.中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
6/49
2.梁端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计算采用杠杆原理法计算。
(二)力计算1.恒载力计算2.活载力计算3.力组合
(三)截面设计、配筋与验算
(1)配置主筋:偏安全地按计算弯矩最大的梁进行配筋。
(2)截面强度验算。
(3)斜筋配置:偏安全地按剪力最大的梁进行配筋。
(4)箍筋配置。
(5)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
(四)裂缝宽度验算
(五)变形验算
第三部分:横梁的计算
(一)横梁弯矩计算(用偏心压力法)
(二)横梁截面配筋与验算(三)横梁剪力计算与配筋
第四部分:制图与编写计算说明书(一)制图
7/49
图纸是表达设计意图的重要手段,线条、字体要符合工程制图要求,并采用惯用的图例符号,以便读图。在A3图纸上进行图幅布置,绘制主梁钢筋布置图(包括钢筋数量表)。
(二)计算说明书
要求计算步骤条理清楚、有算式、有说明,并附有必要的示意图,字迹工整,书面清晰。
2012年4月
第一部分行车道板的的计算
一、计算图示
考虑到主梁翼缘板在接缝处沿纵向全长设置连接钢筋,故行车道板可按两端固定和中间铰接的板计算,见右图
二、永久荷载与其效应
1)、每延米板上的恒载8
①沥青混凝土层面:8=0.08×1.0×23=1.84KN/m1
②C40混凝土垫层:8=0.09×1.0×24=2.16KN/m2
8/49
③T梁翼缘板自重:g3=×1.0×25=3.0KN/m
则每延米跨宽板上的恒载合计:g=Σg=7.0KN/mi
2)、荷载产生的效应:
弯矩:MAh=-×7.0×0.712=-1.76KN·m
剪力:V=gl=7.0×0.71=4.97KN
Ah0
三、可变荷载与其效应
对于公路—I级:以重车后轮作用于绞缝轴线上时为最不利布置,此时绞的剪力为零,两相邻的悬臂板各承受一半的车轮荷载即
P4,如右以下图所示: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