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课题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_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师用书教案.doc

通史版2025届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第1单元课题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_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教师用书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第1部分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奠基

——先秦时期(远古—公元前221年)

课题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商西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

1.王位世袭

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渐渐形成。

2.神权颜色

商朝通过占卜打算国家大事,王权具有奇特颜色。

3.行政治理

商朝中心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王位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进展的结果,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开端,也是历史的进步。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安排制度

1.背景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

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

分封对象

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核心内容

土地和人民

主要诸侯国

鲁、齐、燕、卫、宋、晋、楚等

诸侯义务

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诸侯权利

再次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等级序列

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4.影响

(1)乐观:周朝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连续。

(2)消极:周朝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渐渐减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分封制的演化及其影响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

1.目的

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冲突。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

(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2)建立起大宗、小宗体系,形成宗族内等级关系和政治上的隶属关系。

3.实质

按父系血缘关系继承政治权力的政治制度。

4.影响

(1)使宗统和君统结合起来,强化了王权。

(2)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保障了分封制的推行。

(3)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的分封。

(4)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结构,如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位。

(5)其内涵仍体现在当今日常生活和观念中,如尊老爱幼、尊宗敬祖、“天下一家”等观念的形成。

四、西周的礼乐制度——权力认同制度

概念

“礼”是维护贵族等级秩序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乐”是协作“礼”进行维护等级差别的乐舞

内容

礼乐制度要求不同等级都安于名分,遵守礼制,不得僭越

目的

巩固贵族的地位,协调统治阶级内部冲突,解决权力认同问题

实质

维护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工具

影响

维护了西周政治稳定,保证了西周社会的和谐,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瓦解

春秋后期,消灭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宗法观念”不同于宗法制

(1)宗法制是西周的重要政治制度,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起着维护西周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渐渐崩溃,但影响深远。

(2)“宗法观念”指的是由宗法制派生出来的宗族(家族)观念,以“尊祖、敬宗”“别子为祖,继别为宗”为主要内容,强调“忠孝”“亲亲尊尊”“男女有别”,对后世影响深远。

五、夏商西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

1.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井田制是基本土地制度;石器锄耕,主要使用木、石、骨、蚌等材质的工具,青铜农具极少;把握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等技术。

2.手工业:青铜铸造是手工业生产中的主要部门,青铜器种类繁多,制造了绚烂的青铜文化;我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的国家,绢帛是商周贵族普遍的衣着材料。

3.科技文化

(1)天象观测:留下了世界上最早的月食、彗星及太阳黑子的记录。

(2)汉字:起源于新石器时代陶器上消灭的一些刻画符号;商代的甲骨文是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的汉字;商周时期消灭铸在青铜器上的金文。

(3)绘画艺术:新石器时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1.多元一体的格局

(1)新石器时代:格局初步奠定。其文化遗存从“满天星斗”走向“中原核心”。

(2)战国时期:以华夏族为主体的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

(3)从秦代开头,多元一体的文明格局进展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并进一步巩固。

2.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超过200万年的文化根系(旧石器文明遗存);上万年的文明起步(新石器文明遗存);五千年古国(中华文明的形成);两千年的中华统一实体(秦代以来的大一统局面)。

3.兼容并蓄、相互交融

不仅各主要史前文化区之间彼此吸取各自特长,沟通日益深入,而且中华文明在形成过程中还吸取周边地区先进文化因素,造就了中华文化的丰富与长期生命力。

1.“家国一体”的分封制

所谓分封,就是周天子依据与自己关系的亲疏远近,对子弟、亲戚、功臣和古代先圣后裔授予肯定范围的土地和人民,令其建立统治据点,以拱卫周王室,即所谓“封建亲戚,以蕃屏周”。这种统治据点就是“封国”,众多的封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