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艾草栽培技术规程》DB4106T 136-2025.docx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20

CCSB05

4106

DB4106/T136—2025

艾草栽培技术规程

2025-01-21发布 2025-02-21实施

鹤壁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选地与整地 1

选地 1

整地 1

5 栽种 1

繁殖 1

育苗 2

栽种 2

6 田间管理 2

除草 2

追肥 2

排灌 2

7 病虫害防治 2

防治原则 2

防治方法 2

8 采收 2

采收时间 2

采收天气 2

采收方法 2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鹤壁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鹤壁市药品检验检测中心、鹤壁市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鹤壁市市场监管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鹤壁职业技术学院、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总站。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郑风敏、赵丽妍、张文静、李彬、刘会艳、池颜云、李娟、郭方越。

艾草栽培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艾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选地整地、栽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

本文件适用于艾草的栽培。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NY/T393

农药使用准则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艾草

又名艾,是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或深黄绿色,有稀疏的柔毛和腺点;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

选地与整地

选地

选择海拔300m以下,阳光充足、土层深厚、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pH7.0~8.0的土壤。

大气环境应符合GB3095要求,土壤环境应符合GB15618要求、灌溉用水应符合GB5084要求。

整地

整地前应先除草,再深耕25cm~30cm。每667m2施3m3进行无害化处理过的农家肥或30kg~

kg颗粒状艾草专用肥,均匀翻入土中作底肥,深耕,细耙2遍,整平。

栽种

繁殖

选择种子直播或无性繁殖(如扦插、分株等)

育苗

2月~3月足墒播种,每667m2播种量1000g~1500g,播种后覆土以0.5cm为宜,种苗2片~

3片时开始间苗,苗高5cm~10cm时移栽。

栽种

栽种时,选取5cm~10cm高的健壮、无病虫害幼种苗进行移栽,按照行距30cm~40cm开沟,沟深10cm~15cm,株距20cm~25cm,扶正种苗,压实后浇足定根水,保证成活率。

田间管理

除草

移栽后若有杂草,及时中耕除草,中耕均匀,深度不宜大于10cm,艾草根部杂草人工拔除。

追肥

苗高19cm~21cm时,每667m2施尿素8kg~10kg提苗。尿素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排灌

土壤墒情不足时,应适时灌溉;雨季或低洼易涝地,注意防止水分过多,应及时做好疏沟、排涝工作。

病虫害防治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进行防治。

防治方法

艾草一般病虫害发生较轻,有蚜虫发生时,可用1%的苦参碱稀释500~600倍喷雾防治。农药使用应符合NY/T393的规定。

采收

采收时间

第一次在六月,第二次在十月。艾草高90cm~110cm时进行采收。

采收天气

宜在晴天进行采收。

采收方法

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留茬高度5cm,除去枯叶及其他杂质,晒至水分不大于12%时打捆存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料来源网络,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私信】删除!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1312413300004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