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群体性事件与政府信息不透明2/21/20251
贵州瓮安6.28事件2/21/20252
深层次原因2/21/20253
反思2/21/20254
湖北石首事件2/21/20255
2/21/20256
2/21/20257
2/21/20258
教训2/21/20259
类似事件“毒奶粉〞事件陕西凤翔儿童铅中毒事件河南民办教师郑州集体上访等等2/21/202510
群体性事件与政府信息公开应该说,群体性事件跟流长飞短的小道消息是孪生兄弟,从古至今,只要出事了,多半流言也就出世了。事件之所以动辄闹大,造成恶劣的影响的原因,很重要的就是每逢事件发生,当地政府往往一个强烈的惯性倾向,就是立即封锁消息,不让记者进入,不许消息外传。这种封锁消息,内部处理的事件处理方式,在信息不兴旺,而且组织和政府对社会能够全方位控制的年代,还是适用的,是可以把事件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之内,不至于造成整体的震荡,保全政府的脸面。但是,在资讯和通讯工具如此兴旺的今天,严格上讲,任何组织、政府,稍微大一点的事就瞒不住人,外界总有方法知道。政府的有意控制和封锁,只能廉价那些小道消息的传播,甚至可能使之更加畸形,向对政府更加不利的方向开展。2/21/202511
引申2/21/2025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