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别董大》高适唐诗鉴赏.ppt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别董大》高适唐诗鉴赏

目录

诗人及时代背景

诗词内容解析

艺术特色探讨

主题思想阐释

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

01

诗人及时代背景

01

02

03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唐代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高适的仕途较为坎坷,曾多次游历边疆,对边塞生活有深刻体验,这也使他的边塞诗更为真实、生动。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的时期,诗歌创作尤为突出,出现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伟大诗人。

唐代社会开放包容,对外交流频繁,吸收了外来文化的精华,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唐代科举制度推动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士人阶层崛起,他们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形成了独特的唐代诗风。

董庭兰是唐代的著名琴师,与高适友情深厚,两人常有诗书往来和相互酬唱。

高适的《别董大》一诗,就是在他送别董庭兰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离别的无限感慨。

据传,高适和董庭兰还曾一同游历边疆,共同体验边塞生活,这些经历也对他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02

诗词内容解析

原文朗读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要点一

要点二

注释

此诗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以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

诗歌前两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描绘了一幅荒寒而又壮阔的景象。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

描绘离别场景

诗中表达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别离的感伤和惆怅,也有对友人远行的担忧和关怀,更有对友人才华的赞美和钦佩。这些情感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歌深沉而丰富的内涵。

情感表达

象征手法

诗歌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如“黄云”、“白日曛”、“北风”、“雁”、“雪”等自然景象,不仅烘托出离别的氛围,也象征着友人此去的艰辛和前途的渺茫。同时,“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则以豪迈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肯定和对其未来的乐观预期。

意境营造

诗歌通过描绘荒寒壮阔的景象和抒发深沉复杂的情感,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而又豪迈昂扬的意境。这种意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感伤和关怀,也展示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03

艺术特色探讨

03

反问

诗中使用反问句,加强了语气的力度,让读者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情感。

01

对比

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离别的凄凉与劝慰的温暖相对照,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02

比喻

通过比喻手法,将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环境相联系,使得诗歌意境更加深远。

04

主题思想阐释

唐代诗人通过离别主题的创作,表达了对友情、爱情、乡情等情感的珍视和感慨。

《别董大》作为一首典型的离别诗,以其深挚的情谊和豪迈的气概,成为唐诗中的经典之作。

离别是唐诗中常见的主题之一,反映了唐代社会人们频繁迁徙、分别的现实情况。

高适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董大的深厚情谊,体现了朋友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诗中所表现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气概,反映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通过离别情境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体现了唐代士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1

2

3

《别董大》作为一首经典唐诗,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被广泛传颂和引用。

诗中所表达的友情观和人生观,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引导人们珍视友情、积极向上、乐观豁达地面对人生。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面临着更多的离别和选择,《别董大》所传递的积极情感和人生态度,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05

与其他送别诗比较研究

《别董大》以边塞壮阔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激励;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主要描绘了离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惜别之情。

主题差异

《别董大》情感激昂、豪放,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情感细腻、深沉,体现了诗人内心的柔情。

情感表达

《别董大》运用北风、大雪等边塞意象,营造出雄浑的意境;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则通过风烟、五津等意象,勾勒出蜀地的风貌。

意象运用

场景描绘

01

《别董大》以边塞为背景,描绘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壮阔景象;而《芙蓉楼送辛渐》则以芙蓉楼为场景,描绘了清晨寒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1****1523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温江区新意智创互联网信息服务工作室(个体工商户)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510115MADQ1P5F2L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