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浙江省宁波市咸祥中学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六次检测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塑造美好心灵,书法应有作为
言恭达
①新媒体时代,传统书法借助多元传播手段以新的展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并进一步掀起书法热潮。在提倡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重新认识书法艺术的美学价值?如何使书法更好地助力大众美育?
②纵观历史,无论是王羲之兰亭雅集之乐,颜真卿祭侄文稿之痛,还是苏东坡黄州寒食之叹,都以书法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在品鉴研习古今碑帖、追求真善美的路上,书法引导人们沉潜到文化深处,找寻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大众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得以提高审美素养,陶冶高尚情操。
③塑造美好心灵,书家何为?还需以守正为先。守正之根在于心正。老子有云,归根曰静,静曰复命。于书家而言,便是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回归常态常容,以平常心和纯粹的求知欲,去探求书艺在历史演进中的本体规律,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在创作中,书家需遵循本心,认真完成严格的技法程式训练——从点画、结体、字理、章法、布白、通势到气韵,然后再进入审美风格的选择与定位,直到彰显作品艺术精神。
④守正之道更在于深研中国书法审美品格,承扬中华美学精神,延续书艺本体的文化命脉。中和之美一直为历代书家所追慕。尽管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但是这些不同历史阶段的审美诉求与艺术拓展,均未脱离讲求中和的传统审美准则。以行草的演变为例,历代书家均取法以“二王”为代表的魏晋书风,又将其与各时期文化进行“基因重组”,为书法创新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当下,倡导追求中和之美,既是对中国书法审美底线的坚守,亦是对时代命题的回应。
⑤充分发挥书法艺术美育功能还需在“守正”的基础上“通变”。守正意味着回归传统,但并不等于复制传统。一成不变的传统难以表达当今时代的脉动,不能对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家终将止步不前。守正通变,既是持守传统美学精神的实践,又是动态创新的过程。具体来说,既要遵循艺术规律走正道、守正格、循正脉,也要将传统特点、时代特质与个性特征有机融合,将书法艺术还原于文化、求证于经典、积累于当代,以笔墨表达当代人的精神风貌与时代风采。
⑥“通变”意味着不单纯追求技巧与形式美的递变,而要超越纯技术层面,直入艺术精神层面。正如我们被历代经典近乎完美的创作技巧打动时,自然会努力探求其形式渊源与文化基因,关注其暗含的时代背景与人格精神。当代书法创作,不但要从传统经典中“偷得梨花三分白”,更要“借来梅花一缕魂”。从审美理想、道德高度与文化价值层面提升创作,赋予点画精神意蕴,作品才能产生深层次的感染力。
⑦“守正通变”这一理念具有深厚文化内涵,从技法体系延伸到内在精神,是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自觉。或许可以提出这样的坐标系——其纵轴是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中看待未来中国书法发展趋势,这是一个时间轴;其横轴是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定位,确定其时代意义,这是一个空间轴。“守正通变”既是对书法艺术功能的文化反思,也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特点的准确把握和必然选择。
⑧书法美育根植于中华美育精神的沃土,以大美情怀为视野,以美境高趣为旨归,聚焦真善美的诗性交融。为更好地实现书法的美育功能,当代书法创作既要有历史底蕴与民族气质,又要紧随时代脉搏的跳动,融古为我,展现新时代中华民族审美品格的精髓与灵魂。当代书法工作者应当以优化当代文化生态为己任,使中国书法更具朝气与活力!
1.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兰亭序、颜真卿祭侄文稿、苏东坡寒食帖,都能塑造出鲜活的生命形态,传递人文精神,通达传统美学的理想境界。
B.要想塑造美好心灵,书家就要回归生命本初的状态,从中国文化源头追索书法艺术的精神内质、人文理念与历史贡献。
C.“通变”意味着要超越纯技术层面,努力探求其形式渊源与文化基因,直入艺术精神层面。
D.从传统和创新的结合中看待未来中国书法发展趋势与当前全球化语境下找到书法艺术的审美定位、确定其时代意义有一定的增减关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一开篇便提出了两个问题,抛出“书法发展”的立论基础,直接打开论述。
B.文章第②段运用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的具体事例进行举例论证,说明他们都以书法传递人文精神。
C.文章并没有按照历史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省广安遂宁资阳等六市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英语试卷含解析2.doc
- 北京市北师大附中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语文仿真卷含解析.doc
- 2025届贵州省安顺市高考考前提分数学仿真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考临考冲刺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重庆市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高考英语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开来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doc
- 青海省西宁市五中、四中、十四中2025届高考英语二模试卷含解析.doc
- 山东省济南一中等四校重点中学2025届高考数学二模试卷含解析.doc
-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示范高级中学2025届高考英语五模试卷含解析.doc
- 安徽省芜湖县一中2025届高考语文四模试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