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清代文学第一章.pptVIP

  1. 1、本文档共19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清初80年,诗歌分前后两期:

前期诗人:分遗民诗人和入仕诗人两类。遗民诗人保持气节,关注现实;入仕诗人出处为难,多表现伤感情怀;

后期诗人:多重形式技巧,喜立派别门户,与现政权和谐相处。主要有王士祯、朱彝尊、赵执信、查慎行等。以王士祯影响最大。;三类诗人

一、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吴嘉纪、屈大均

二、钱谦益、吴伟业

三、王士祯、朱彝尊、

查慎行、赵执信、施闫章、宋琬

;一、遗民

遗民一词,在中国古代出现过三个义项:1.泛指后裔,2.专指亡国后遗留下来的人民,3.特指改朝换代后不仕新朝的士人。

张兵的界说:首先,作为遗民,必须是生活于新旧王朝交替之际,身历两朝或两朝以上的士人,不管他们在故国是否出仕、是否有过功名,但在新朝必须不应科举,更不能出仕;其次,作为遗民,其内心深处必须怀有较强烈的遗民意识。;以下两类人不在遗民之列:一是殉国的烈士,如南宋之文天祥,明代的陈子龙、夏完淳、张煌言等;二是入新朝后曾一度参加科举,但旋即又弃去者,如清初之吕留良、李因笃、侯方域等。

至于那些虽自称为遗民、或以遗民自居,诗文作品中也抒发兴亡之感、寄寓故国之思,但实际上却有过短暂的出仕新朝经历的人,我们将其归入贰臣行列。;最早的遗民:商周之际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

中国历史上的两代“遗民”:宋代、明代

宋代:林景熙、郑思肖、谢翱、谢枋得等

明代: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等

“遗民”产生的原因:

一、古人的民族观念:“华夏”、“夷狄”、“禽兽”

二、士人的“君亲”、“君父”观念

;郑思肖,字忆翁,号所南,室名“本穴世界”。自题其诗为《心史》,并封以铁函,藏于苏州承天寺井中。其《寒菊》云:“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题郑子封寓舍》云:“不知今日月,但梦宋山川”。他曾自题画像云:“不忠可诛,不孝可斩,可悬此头于洪洪荒荒之表,以为不忠不孝之典范”。郑氏78岁病逝苏州,遗嘱:“思肖死矣,烦为书一??位,当云:大宋不忠不孝郑思肖。;清初遗民文化与遗民诗

晚明有一批臣民,在民族危亡之际,决不妥协,坚决抵抗,其惨烈悲壮与其规模宏大之程度,实在是史无前例的。清初在政治、思想、宗教、文学、艺术等方面形成一种规模宏大的遗民文化,但其中成就最高、最具代表性者,可能是清初的遗民诗。

清初明遗民诗典型地写出历史的沧桑变幻与当时遗民的痛苦而复杂心态,表现和追忆抗清斗争,抒发故国之思与复国之志,批判清初的政治,赞美坚贞的操守,这就是清初明遗民诗歌的主题。

;明遗民诗人人数之众,在历史上是空前的。孙静庵《明遗民录》500家,钱仲联《清诗纪事·明遗民卷》402家。

如果不真正了解清初遗民诗和同时并存的贰臣诗,也就不能把握明清之际诗风的嬗变轨迹,更无法理解清诗中兴的真正内涵。

清初遗民诗对于整部清代诗史而言,不仅是一个创作顶峰,而且的确实确具有开启山林的作用。;卓尔堪《明遗民诗》辑录遗民作者四百馀人,诗歌近三千首。著名诗人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吴嘉纪、屈大均、杜濬、钱澄之、归庄、申涵光等。

;;二、遗民诗人的代表作家

1、顾炎武“生无一锥土,常有四海心”〔《秋雨》〕,四百多首诗,拟古、咏怀、游览、即景等围绕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其诗突出的色调。;

1、顾炎武〔1613-1682〕

;顾炎武;

有《亭林诗文集》传世。他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诗主性情,不贵奇巧”,反对摹拟。其诗抚事感时,同情人民悲惨遭遇,充满深厚民族感情,风格慷慨悲壮,苍劲沉郁。

《秋山》、《海上》、《精卫》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江苏昆山顾炎武故居;江苏昆山顾炎武祠堂;江苏昆山顾炎武墓;顾炎武故居;诗文集;顾炎武书法;日知录;顾炎武精卫;顾炎武精卫;顾炎武精卫;2、黄宗羲〔1610——1695〕

黄宗羲论诗“情者,可以贯金石,动鬼神”,强调诗歌抒写现实“夫诗之道甚大,一人之性情,天下之治乱,皆所藏纳”,注重学问,推崇宋诗,诗歌感情真实,沉着朴素。

《云门游记》、《感旧》、《宋六陵》、《哭外舅叶六桐先生》、《哭沈昆铜》等,抒发亡国之痛和思念殉难亲友,虽有悲凉之感,但不消沉颓丧,屡屡表白身处逆境而不低头的顽强精神。;3、王夫之〔1619——1692〕

王夫之生于“屈子之乡”,受楚辞影响,步武《离骚》,用美人香草寄托抒怀,如《绝句》;《落花诗》、《补落花诗》、《遣兴诗》、《读指南集》等,缠绵悱恻,喻意深远。;4、屈大均:

有《道

文档评论(0)

199****474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0212102200004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