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2:I型干酪根,松辽盆地白垩系;3、4:IIA型干酪根,济阳坳陷沙三段2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6、7:IIB型干酪根;8、9:III型干酪根2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2.光学分类方法(1)孢粉学家的分类:透射光藻质和无定形:来源于海、湖水浮游生物,前者可识别出藻类形态,后者呈云雾状,没有清晰的轮廓;草质组分:孢子、花粉、角质层、叶子表皮和植物细胞构造所组成,大部分来源于陆地;木质组分:易辩认的长形木质构造纤维状物质,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煤质组分:是陆地天然碳化植物物质和再沉积的碳化物质。生油气潜能:藻质→无定形→草质→木质→煤质的顺序依次减少。(2)煤岩学家分类:反射光2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0504020301腐泥组:包括了藻质体和无定形体;壳质组:呈暗灰色,由孢子、角质、树脂、蜡组成;镜质组:呈灰白色,具镜煤特征,由泥炭成因腐殖质组成。惰质组:呈黄白色,包括了碎质体、菌质体、丝质体、半丝质体。反射率依次增大,生油潜能依次降低。2油气生成的物质基础化学分类:1根据干酪根中C、H、O元素:2型:H/C原子(1.25-1.75),O/C原子(0.026-0.12)3以含类脂化合物为主,主要来自藻类、细菌类等低等生物,生油潜能大。4型:H/C原子(0.65-1.25),O/C原子(0.04-0.13)5来源于浮游生物(以浮游植物为主)和微生物的混合有机质。生油潜能中等。6型:H/C原子(0.46-0.93),O/C原子(0.05-0.30)7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可利于生气。8§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生物有机质干酪根沉积有机质油气条件条件:一、构造条件二、古地理条件三、气候条件四、理化条件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1、发生过持续下沉的盆地若Vs》Vd:水体不断变深,生物死亡后在下沉过程中易遭受巨厚水体所含氧破坏,因阳光不足、温度低,不利于生物生存。若Vd》Vs:则相反,沉积物会迅速填满盆地,沉积物暴露地表,有机质会易受空气氧化,也不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一、大地构造条件若Vd=Vs:只有在长期持续下沉并伴随适当的升降,沉降与沉积速度相近或前者稍大时,才能持久保持还原环境。01在这种条件下,不仅可以长期保持适于生物大量繁殖和有机质免遭氧化的有利水体深度,保证丰富的原始有机质沉积下来,而且可造成沉积厚度大、生-储频繁相间广泛接触、有助于原始有机质迅速向油气转化并广泛排烃的优越环境。02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在大型沉积盆地内,由于断裂分割或沉降速度的差异,造成盆地起伏不平,出现许多次级凸起与凹陷,使有机质不必经过长距离搬运便可就近沉积下来,避免途中氧化。2、沉积盆地的分割性对有机质的堆积与保存有利01离散板块分离处,地壳变薄下沉、弯曲,出现了张性环境的各种沉积盆地;聚敛板块接合处,伴随洋壳消亡、陆壳增厚和碰撞造山带上升,沿造山带的翼部出现许多沉积盆地。3、板块的边缘活动带、板块内部的裂谷、坳陷以及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山间盆地等大地构造单元02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二、岩相古地理条件1、海相:浅海区及三角洲、海湾及泻湖区最有利大陆架内浅海区:水深不超过200米,水体较宁静,阳光、温度适宜,生物繁盛,尤其各种浮游生物异常发育,死亡后不需经过太厚的水体即可堆积下来;在三角洲地区:陆源有机质源源不断地搬运而来,加上原地繁殖的海相生物,致使沉积物中的有机质含量特别高,是极为有利的生油区域;海湾及泻湖:属于半闭塞无底流的环境,也对保存有机质有利。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滨海区:海进、海退频繁,浪潮作用强烈,不利于生物繁殖和有机质堆积和保存。深海区:生物少,生物死亡后还要下沉至海底需经历巨厚水体易遭氧化破坏;加上离岸又远,陆源有机质需经长途搬运,易被淘汰氧化,不利于有机质的堆积和保存。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2、大陆:深水、半深水湖泊是陆相生油岩发育区域。一方面湖泊能够汇聚周围河流带来的大量陆源有机质,增加了湖泊营养和有机质数量;另一方面湖泊有一定深度的稳定水体,提供水生物繁殖发育条件。特别是半深水-深水湖盆,更是最有利的生油坳陷,因为那儿地势低洼、沉降较快,能长期保持深水湖泊环境,保持安静的还原环境。浅水湖泊和沼泽地区:水体动荡,氧气易于进入水体,不利于有机质保存;这里生物以高等植物为主,有机质多属Ⅲ干酪根,生油潜能差,适于造煤和生气。3油气生成的外在条件康南(1974)在研究有机质向石油转化的机理时,推导出了时间—温度定量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