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年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2025年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年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一、单选题(共35题)

1、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今天的日子很短,正在自己的脚下悄悄地流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天的事应该今天完成,不能推到明天,如果总是站在今天望明天,结果明天也会悄悄地溜走,经营好每一个今天就等于经营好昨天和明天。①脚踏实地,全身心地经营好今天,才会有一个个实在的昨天②因此,面对今天,我们不要太多地怀念过去③接力棒交得好,才能走向辉煌的明天④今天是昨天和今天的接力处?(1分)

A、①②④③

B、①④③②

C、④③②①

D、②③①④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④句中首次提到“接力”的比喻,引出后文,故④应为第一句。3紧承前一句接力的比喻,描述接力与未来的关系,故③应为第二句。②是对③的进一步阐释,提出面对这样的状况我们应该如何去做,故2应为第三句。①为对应的具体做法,指出要脚踏实地过好今天,才能有充实的昨天,故1应为第四句。本题应依次填入④③②①,与C项相符。

2、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1分)

A、那本介绍学习方法的书出版后,受到中小学生和家长们的热烈欢迎,一时(洛阳纸贵)。

B、科技发展带来的便利是(不容分说)的,千里之外的问候,只要一个短信瞬间就能完成。

C、假以时日,我们可以(巧立名目),开发大批新颖别致的旅游项目,为景区再添光彩。

D、学习了他的先进事迹后,我们每一个青年都应该(追本溯源),看看自己做得如何。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A

解析

洛阳纸贵:出自《晋书·左思传》,称颂杰出的作品风行一时。不容分说:分说,即辩白、解说。不容人分辩解释,不容许分辩说明。出自元朝武汉臣《生金阁》三折:“怎么不由分说,便将我飞拳走踢只是打。”巧立名目:变着法儿定出些名目来达到某种不正当的目的。追本溯源:比喻追究事情发生的原因。A项符合语境。

3、下列句子中问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1分)

A、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B、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C、我要给爷爷理发,爷爷笑了,“你?笤帚疙瘩戴帽子——充人哩。”

D、三年的高中生活,有人问我什么最难忘?我答不上来。

正确答案选项:参考答案:C

解析

A前一个问号改为逗号;B问号改为逗号,“你”后的句号改为问号;D不是问句,问号改为逗号

4、

材料

①古诗词中,用“一曲”“一声”“一笛”以抒情写景者很多。写“一曲”者,如:

春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刘禹锡《杨柳枝》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欧阳修《玉楼春》

②以上这些诗词,有的抒写怀旧之情,有的写饮酒之乐,有的写离愁别绪,作者不云“数曲”而云“一曲”者,也是“动人春色不须多”之意。一曲清歌,阳关一曲,这是饱含着感情的乐曲,一曲足矣,何必言多!以“一声”“一笛”抒写不尽之情者,亦不少见。例如: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张祜《宫词》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

③所有这些诗句的情致,都在这“一”字,如果易“一”为“几”、为“数”,则兴趣索然了。“一声何满子”,就在这一声中,凝结了宫女的千愁万恨,歌喉哽咽,刚发一声而双泪齐下,其情之凄切可知。至于“长笛一声”,点缀着残星皓月,哀怨之意,溢于文字之表。写情如此,言“一”足矣,亦不须多。类似的表现手法,在诗词中是很普遍的,如“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另本“一帆”作“数帆”,自然是“一帆”好,意境和“孤帆远影碧空尽”类似,“数帆”就一般化了。又如“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等等都属此类。

????????????????????????????????????????????????????????????????????????????????????——选自张文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对第③段的理解正确的是()?(1分)

A、选用“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何人月下临风处,起一声羌笛”,重点描绘这两句诗的意境。

B、这一段主要表现“一”字使用的情致,并且列举了大量的诗句加以说明。

C、这一段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183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3012300001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