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届北京市一零一中学高考仿真卷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宋明儒学的“天地之心”论及其意义
陈来
“天地之心”是中国古代文献中常见的术语。这个概念并不意味着这个天地之心看意识、能知觉、能思维,或是一种精神,而是类似人心对身体的主导作用那样,成为宇宙运行的内在主导,也是宇宙生生不已的生机和动源。
先秦有两种天地之心的讲法,一种认为天地之心就是宇宙生育方物的内在导向,是所有生命生长的根源,是指天地、宇宙、世界运行的一种深微的主宰趋势;另外一种就是以人为天地之心的讲法。《礼记》中就有这样的说法:“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人者天地之心”
认为人是五行之气的精华,是万物之灵,是掌握善恶的主体,是实践仁德、引导世界向善的主体。
以人为天地之心,更多地是从价值的角度突出人在宇宙中的意义。
天地之心的思想对宋儒影响甚大,南宋学者发挥“人者天地之心”主张,认为人是天地之心,所谓为天地立心,就是立以仁心,完全以人之仁心为天地之心。
南宋张九成认为天地的一切生成物都是共生同体的同胞,因此,天地之心是体现共生、吾与的心;天地之仁是体现这种共生、互爱的仁。朱熹提出吾之心即天地之心,直接指出天地生物之心就是仁,禀受天地之心而成为自己的心,故仁爱恻隐之心就是天地生生之道。他更重视把“天地之心”作为仁性的来源,把关注点从天地之心转移到人之心,以为人得天地之心以为仁心。南宋学者方逢辰《石块书院讲义》言天地之生机在人,人之生机在心,天地之心不能直接作用于天地万物,必须依托于人心。“心仁则天地之心活,心不仁则天地之心死,心不仁天地便不能发育流行。”“仁天心”把仁规定为天的意志,仁被视为寓藏于天地万物内的深微的价值。明代王阳明把“人者天地之心”当作万物一体思想的一种说法。既然人是天地之心,则天地万物与其心共为一整体,他因此认为圣人之心自然地就是天地之心,常人则必须达到圣人的境界才能与天地之心相似。但王阳明过于关注心,相对忽视了仁,所以他对天地之心的用发,只是着重于强调心之灵明如被隔蔽,人与人之间,人与万物之间,便成间隔,不能成为一体。王门二孟以气说心,认为人是天地之心,而人心即浩然之气,人心浩然之气顷;则天地之气顺,天下之伦理秩序顺。这种思想也是王阳明心学中的思想。
冯友兰在《新理学》一书中讨论过“宇宙的心”,他提出;程朱讲天地生物之心,表示他们认为有宇宙的心,但这个字宙的心不是知觉,而是生。这种宇宙的心的特性,与人心知觉不同。他又认为,心学是把个体的知觉灵明的心作为宇宙的心,虽然这个天心并不是思维的精神,但天心主导着沃远生成的基本趋势,而天地人间都体现着其作用和指引。
注:①指王阳明的学生孟化鲤与孟我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天地之心”属于宇宙论的问题,“心”指的是一种内在的主导方向和主宰趋势。
B.朱子认为仁心来源于天地之心,是天地生生不息之道,这个观点突出了人在宇宙中的价值与意义。
C.王门二孟以气说心,强调浩然之正气对宇宙万物和社会伦理的导向作用,其实是对王阳明思想的发展。
D.“仁天心”思想和“人者天地之心”一样,认为天地宇宙具有“仁”的精神,可以对人间起到引导作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比较的方法对“天地之心”在宋明两代的发展流变进行了总体阐述。
B.文章引用《礼记》《石峡书院讲义》和古今哲人论述,使说理准确,有说服力。
C.文章引述先秦两种天地之心是说明了宋明儒学“天地之心”论发展的历史源头。
D.文章末段冯友兰在《新理学》中的论述显示了宋代理学与明代心学的本质不同。
3.简要比较宋明儒学“天地之心”论的差异。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叶落桃园
刘庆邦
大叔第一次从往家里写信是1979年,从他1949年离开大陆,时间整整过去了三十年,如果他离开大陆时还是一个青年的话,三十年后他差不多已经变成了一个老人。
后来大叔回忆说,为了写这第一封信,他不知流了多少眼泪,眼泪不知打湿了多少信纸。算起来,他的父亲母亲都七十多岁了,他不知父母还是不是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云南省丽江市玉龙县第一中学高考冲刺模拟英语试题含解析.doc
- 博雅闻道2025届高三冲刺模拟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河北省饶阳中学2025届高三二诊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浙江省苍南县巨人中学2025届高考语文全真模拟密押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安徽省潜山二中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doc
- 2025届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重点中学高考临考冲刺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广东省茂名地区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英语仿真卷含解析.doc
- 湖南衡阳八中2025届高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doc
- 浙江省浙南名校2025届高考仿真卷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甘肃省静宁县一中2025届高考数学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