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届湖北省汉川市第二中学高三下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
①固有的传统会有增减直至发生变异
②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融合的过程
③承载着历史的惰性而又不随时俗俯仰
④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刻就来到了
⑤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的时候
⑥是它天然生就的品格
A.③④②⑥⑤① B.⑤⑥④②③①
C.⑤①②③⑥④ D.③⑥⑤②①④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传统不是凝固的沉淀物,而是松散的相对稳定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更新不是废弃自我主体,而是在旧传统中增加了新养分和新资源。
①固有的传统会有所增减直至发生变异
②经过相遇相熟到彼此吸收融合的过程
③承载着历史的惰性而又不随顺时俗俯仰
④此时传统更新的历史时刻就来到了
⑤但当异质文化之水悄然进入这条河流的时候
⑥是它天然生就的品格
A.③④②⑥⑤① B.③⑥⑤②①④ C.⑤①②③⑥④ D.⑤⑥④②③①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多年以来,欧阳中石勤勤恳恳,认真体察生活、感悟自然。在老家泰安,他感叹泰山拔地而起的高大、巍峨,▲于树木的丰茂、葱郁,也深刻认识到它自古以来作为五岳之首的独特象征意义,▲写下《泰山颂》。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这个例子充分证明,(▲)。
文艺表达最忌讳的就是直接的呐喊和生硬的说教。每一个文艺门类都有一整套成熟的技术表现体系,艺术家需要长期▲其中,经过刻苦训练和细心揣摩,才能确保文艺作品传情达意的准确、妥帖、雅致和蕴藉。那些不关创作本身的无聊表演与炒作,那些不加节制的人情吹捧,在强大的时间长河面前必将▲,唯独留下那些安静、踏实、苦干的身影。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倾心信笔沉溺黯然失色
B.倾力命笔沉溺黯然销魂
C.倾力信笔沉浸黯然销魂
D.倾心命笔沉浸黯然失色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广泛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B.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C.这部作品由于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的原因,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D.由于这部作品基于作者的亲身感受,又产生在新的时代背景中,一经问世就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3.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就有了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B.现实生活是火热的,有了现实生活的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就有了
C.不管有没有火热的现实生活打底子,文学作品都有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
D.哪怕没有现实生活打底子,文艺作品的根基来源和气色魂魄都会有
4、下列对联与所描绘的“文房四宝”,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气呵成凭运腕,五更梦处顿生花
②俪翠骈红,巧传十样;更黄匀碧,贵重三都
③以纯为体,以静为用;如玉之坚,如砥之平
④玉霞磨来浓雾起,银笺染处淡云生
A.①纸②砚③笔④墨 B.①笔②纸③砚④墨
C.①墨②砚③笔④纸 D.①笔②砚③纸④墨
5、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各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
陆畅
其一
楼压黄河山满坐,风清水凉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秋月城头过。
其二
一别朱门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注]①禁漏:漏刻发出的声响。②谢公:南齐诗人谢跳,唐李白《秋登宣城眺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此诗中“谢公”应指崔大夫。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诗中,首句雄奇磅礴,“压”字写出北楼之高,“满”字则写出北楼上视野之开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2025届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汾湖中学2025届高三(最后冲刺)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西宁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联考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北京十二中高三一诊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浙江省杭州市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doc
- 云南省梁河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考前热身英语试卷含解析.doc
- 山东省巨野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考仿真卷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浙江省宁波市宁波十校高考全国统考预测密卷数学试卷含解析.doc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第十四中学高考数学押题试卷含解析.doc
- 河北深州市中学2025届高考考前提分英语仿真卷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