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大专题知识整合49区域与区域发展.docx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学案大专题知识整合49区域与区域发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题四十九

区域与区域发展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区域

区域,是人们在地球表面按照一定的目的和标准划定的空间单元。

1、区域特征

(1)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形状和边界;

(2)有些区域边界是明确的;有些区域边界具有过渡性质。如:行政区或流域边界是明确的;自然带或语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3)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如:湿润区的多年平均降水量都在800毫米以上。

划分

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不同,人们划分的区域类型也不同。如下表所示:

2、区域的划分

中国方言分布区(1)按自然特征、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东部季风区或黄土高原区,汉语北方方言区或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等。

中国方言分布区

(2)综合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划分。如:中国主体功能区。

(3)政府为了特定的行政管理目标而划定。如:划定行政区、经济特区、保税区、基本农田保护区等。

(4)有的区域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逐渐认知的。如:中国野生稻分布区。

3、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

(1)区域的空间尺度可体现为区域的层级高低。

较高层级的区域往往与较大尺度对应,较大尺度的区域可包含若干较小尺度的区域。如:世界可以分为七大洲,大洲又可以分为各地区,地区又包含国家,国家内部又包含省、市等多个层级的行政区。

(2)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可以相互促进。

如:上海市的繁荣带动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该城市群的发展也推动着上海的发展。

(3)同一尺度的区域,也会因面积大小和地理位置的差异,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和不同的发展方向。

如: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沿海省级行政区利用沿海优势招商引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内陆省级行政区。

第二部分知识探究

区域的特性

1、整体性

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从而影响区域发展。如: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区域要素可以分为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自然要素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自然资源等。人文要素包括位置、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等。

在比较两区域时,就要从该区域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分别进行阐述,我们在介绍【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内容时,即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知识的梳理归纳。

2、差异性

区域差异是普遍存在的,世界上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个区域。不同的区域都有或多或少的差异,如地理位置差异、自然条件差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文化习俗差异等。区域的差异性就要求我们因地制宜。

在区域差异性下,我们前面探索了生态脆弱区、资源枯竭型城市等重要的区域。

3、关联性

区域在发展过程中,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与其他区域发生关联。区域关联主要是通过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的区域间流动实现的。区域差异是区域关联的基础。

如我们在前面探索了人口迁移、产业转移、流域内协调发展、资源跨区域调配等,都涉及到两区域之间因存在差异而产生关联。

4、开放性

通过区域关联性可以看出,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一个开放的系统。通过物质交换、能量流动、信息交流等方式与其他区域发生联系。

5、层次性

即前面所述“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高层次的区域包含低层次的区域。

6、动态性

区域总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区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地理要素、区域环境或社会需要发生了变化。

第三部分知识关联

全国主体功能区——因地制宜开发国土

1、概念

主体功能区,是区域依据自身的资源环境情况、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将特定区域确定为特定功能类型的一种空间单元。区域的主体功能不同,发展方向就会有所差异。

2、划分

《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确定了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

3、四大区域概况

(1)优化开发区域

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3个区域。

其功能定位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2)重点开发区域

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地区等18个区域。

其功能定位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3)限制开发区域

中国主体功能区分为农产品主产区与重点生态功能区。

中国主体功能区

①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等7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以及其他地区中以水稻、小麦等农产品为主的23个产业带。

其功能定位是: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