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研究报告
PAGE
1-
网络舆情管理工作计划
一、总体要求
1.1.舆情管理原则
(1)舆情管理应遵循客观公正的原则,对各类舆情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避免片面和误导性信息的传播。在处理舆情事件时,要坚持事实为依据,以事实说话,不偏袒任何一方,确保舆论引导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舆情管理要注重时效性,对突发事件和热点舆情要及时响应,迅速采取应对措施,防止舆情发酵和扩散。同时,要注重策略的灵活性,根据舆情变化和受众需求,适时调整管理策略,确保舆情引导工作始终与舆论发展保持同步。
(3)舆情管理应强调沟通协调,加强与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沟通与协作,包括政府、媒体、公众等,形成合力,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良好舆论环境。在处理复杂舆情时,要注重团队协作,充分发挥各成员的专业优势,形成统一的工作步调和应对方案。
2.2.舆情管理目标
(1)舆情管理目标旨在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分析体系,实现对各类舆情信息的实时监控和准确研判,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加强舆情引导,引导公众理性表达观点,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同时,提高舆情应对能力,有效预防和化解舆情风险,保护政府形象和公众利益。
(2)舆情管理目标还包括提升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和透明度,通过及时、准确、公开的信息发布,增强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信任和理解。此外,促进社会矛盾的化解,通过有效沟通和协商,解决公众关切,减少社会冲突,推动社会和谐发展。
(3)舆情管理目标的最终实现,需依靠建立健全舆情管理体系,包括舆情监测、研判、引导、应对等各个环节的协同配合。通过不断优化舆情管理流程,提高舆情工作队伍的专业素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舆情管理工作格局,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3.3.舆情管理责任分工
(1)舆情管理责任分工明确,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协同合作,形成合力。宣传部门负责舆情监测、研判和引导,组织策划正面宣传,发布权威信息;网络管理部门负责网络舆情监控,依法查处网络谣言和违法行为;信息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舆情信息,分析研判舆情走势,提出应对建议。
(2)政府领导层对舆情管理工作负总责,对重大舆情事件亲自过问,指导相关部门做好应对工作。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舆情管理第一责任人,对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舆情事件负直接责任。同时,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确保舆情应对工作迅速、高效。
(3)舆情管理责任分工中,应明确各级人员的具体职责。舆情监测人员负责收集、整理和报告舆情信息;舆情研判人员负责对舆情信息进行分析、研判,提出应对策略;舆情引导人员负责策划和实施舆情引导工作;舆情应对人员负责处理突发事件和复杂舆情,协调各方力量共同应对。通过明确职责,确保舆情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二、舆情监测
1.1.监测范围
(1)监测范围应涵盖国内外各类媒体,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社交媒体等,以全面捕捉舆情信息。重点监测涉及政府政策、公共服务、社会热点事件等方面的内容,确保对可能引发社会关注和讨论的舆情进行及时掌握。
(2)监测范围应包括对政府官员、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公众人物和机构的舆论评价,以及他们对重大事件的回应和表态。同时,关注公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讨论。
(3)监测范围还应包括对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紧急情况的舆情反应,以及由此引发的公众情绪和社会舆论。此外,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等有害内容的监测也不容忽视,以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和公众利益。
2.2.监测内容
(1)监测内容应包括对政府政策的讨论和解读,特别是新出台的政策或重大调整,公众对此的反应和评价,以及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挑战。此外,对政府决策过程的透明度和公正性的讨论也应纳入监测范围。
(2)监测内容应关注社会热点事件和公共安全议题,如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事件、公共卫生事件等,以及这些事件对公众生活的影响和公众对此类事件的反应。同时,对公众对公共安全措施的评价和建议也应进行监测。
(3)监测内容还应包括公众对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和反馈,如教育、医疗、交通、住房等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公众对政府在这些领域的投入和成效的看法。此外,对政府公开透明的程度、公众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和效果等也应作为监测的重要内容。
3.3.监测工具与方法
(1)监测工具与方法应采用多元化手段,结合人工监测与自动化技术。人工监测通过专业舆情分析师对重点媒体、网络平台和社交媒体进行实时监控,确保对敏感和关键信息的快速响应。自动化监测则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抓取、筛选和分析,提高监测效率和覆盖范围。
(2)监测工具包括但不限于网络舆情监测系统、社交媒体分析平台、新闻聚合工具等。这些工具能够自动收集互联网上的舆情信息,通过关键词、主题、情感等维度进行分析,为舆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p2p商贷平台网商业计划书[工作范文].docx
- 奥美项目商业计划书目录.docx
- 杭州餐饮连锁策划书3.docx
- 个人智能化创业计划书.docx
- 家庭物联网创业计划书模板.docx
- 东宁市大数据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豆制品项目商业计划书.docx
- 健康体态中心项目计划书.docx
- 智慧农村创业计划书范文.docx
- 河南眼科医疗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参考模板.docx
- 2025年乐山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各地真题).docx
- 2025年黑龙江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语文)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保定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a4版.docx
- 2025年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附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5年九江理工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突破训练).docx
- 2025年佳木斯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综合题).docx
- 2025年安庆师范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及答案1套.docx
- 2025年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单招(语文)测试题库最新.docx
- 2025年九州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巩固).docx
- 2025年黑龙江能源职业学院单招语文测试模拟题库最新.docx
最近下载
- 工程地质学PPT课件(共10单元)第7章 1节 不良地质作用及防治-地震.pptx VIP
- 锦屏一级正常蓄水位选择专题报告(最终稿).doc
- T GSYS 001—2023 道路运输车辆主动安全智能防控系统平台技术规范.pdf VIP
- 一种肾移植手术操作的持续冷藏系统.pdf VIP
- 医疗器械管理法与管理条例对比.docx VIP
- 2025年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及参考答案.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加法、乘法运算律(课件).pptx
- 律师事务所承诺书.docx VIP
- 湖南06090人员素质测评理论与方法考试大纲.docx
- 第四课常用润滑剂性能和用途概述.ppt
文档评论(0)